曲艳丽
文
华泰柏瑞基金杨鹏的投资管理经历将近10年,其中在险资6年,做过FOF投资经理、也做过股票高级投资经理,做过绝对收益产品、也做过相对收益产品,是一个典型的多面手。之后他在公募4年,逐渐形成了管理养老目标FOF的体系。
FOF选基金,讲究定量也讲究定性。杨鹏也都做,但定性是他的特长。这得益于他做过股票投资经理的经历,相当于「踢过球的教练更知道球员此时此刻的想法、组合方式、以及战术安排」。
也因为如此,他构建FOF组合的方式也很特别,自己擅长的领域亲力亲为,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借力他人。简而言之,「自己有剑,也可以用别人的剑。」
更打动人的一点是,杨鹏是一个「策略先行」的人。他做每个产品之前,先把策略的核心想得特别清楚。比如偏债(FOF),这类产品对于回撤控制要求比较高,而杨鹏的策略是「低相关性」,FOF的优势是可用工具较多,不断在各种类别、风格里面寻找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的资产,以此力争降低波动和回撤。
「FOF做久了,我有一个心得,FOF这种形态非常适合偏债策略。」杨鹏称。
FOF是大类资产配置+一揽子基金组合的框架,而偏债策略是股债科学配比、有风险预算模型的产品类型。
他为什么这么说?
1.
以FOF的形态做偏债产品,优势在于:在力争保持预期收益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更丰富的策略控制波动和回撤。
「如何尽量减少回撤。」杨鹏认为,这是FOF的优势,也是偏债产品最大的痛点。
这是因为,回溯混合偏债型二级基金指数,过去十年的年化回报5.70%,相当不错,但波动亦非常大,最大回撤为12.02%(wind,截至.6.30)。对一个偏债产品而言,这意味着,「体验感不好。」
而FOF的好处在于「把各类资产组合在一起」。
「FOF持有各种股基、债基、ETF、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等,具有二级市场分散性,可用工具多,波动就会小一些。」杨鹏称。
这些资产之间,可能呈现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
据悉,桥水的「全天候AllWeather」策略即如此,长期收益率类似于标普指数,但波动小很多。
因此,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是杨鹏构建这个组合的「题眼」。
举个例子,股债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多头之间,「稳增长」与「调结构」,过去三年这两类不同的基金是负相关性的。今年表现较好的黄金跟其他产品之间,呈现负相关性。基金重仓股和微盘股之间,也有低相关性。
寻找低相关度的资产搭配是动态的。据悉,在这一策略上,华泰柏瑞FOF团队不停研究各类资产,总结特性,算相关度,不停做演化。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FOF可用工具足够多,采用低相关度,把这些资产结合在一起,你会发现,在对组合整体弹性不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或能严格控制波动和回撤。这是我对策略的想法。」杨鹏称。
2.
「其实每一个基金经理自身的风格代表了某一类型的资产。当他把风格做到极致的过程中,也把这一类资产的特色发挥到极致。」杨鹏解释道,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的产品,也是低相关度的搭配方式之一。
说到底,基金经理及其管理的产品,在杨鹏的视角里,是一类又一类的「资产」。
优质的基金经理往往有着鲜明的特征,杨鹏总结之,列出很多「特质」。
举个例子,从FOF基金经理的配置角度,一个优秀基金经理必备的首要「特质」,是风格稳定、不漂移。除了常规指标如业绩、波动、回撤等,杨鹏甚至会考虑「情绪控制能力」,选择一些特殊的时间点,比如年的年初和年尾,拿基金经理的组合和仓位,前后对比。
种种「特质」,他拆解为定量和定性指标,不断剔除。
比如,他把风格最漂移的20%剔除掉,把情绪控制能力最弱的10%剔除掉,如此等等。据悉,最终筛选后的重点跟踪池只有几十个基金经理。
杨鹏认为,选基金经理其实并不难。
他的方式是,只需要把赛道划定、每个人的特色划定,然后做新能源和新能源比、做煤炭和做煤炭比、做地产和做地产比,在同一个赛道跑,根据历史业绩和履历背景,很容易比较优劣。
举个例子,假设杨鹏目前认为,高股息、低估值是很好的策略。他的做法并不是把股息率拉一张大表排序、谁股息率高就配谁,而是分门别类,煤炭归煤炭、地产归地产、建材归建材,在每一类资产中选择优秀基金经理,最终组合到一起。这些资产之间是不同周期的、离散的,如此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波动和回撤。
「很有意思的一点,在分类的过程你会发现,还有一些分类的基金经理非常少,独特的,业绩也可,这就是我需要找到的做资产配置的基金经理。」杨鹏举例。这一类基金经理自身构成了风格很稀缺的、具备某种特性的资产,是杨鹏这种资产配置选手很钟爱的工具。
这种方法论的背后,体现了杨鹏的「一切为我所用」的思想。
3.
杨鹏的履历很标准: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13年证券从业经历,10年投资管理经历。
他曾任申万研究所宏观分析师,之后是险资背景,年至年在一家险资管理FOF产品,年至年在另一家险资管理权益产品。后来,杨鹏加入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养老FOF。
他的特殊之处,在于险资这段经历里面,既是FOF投资经理出身,也做过股票投资经理。
杨鹏比喻称:「就像足球队,做FOF的是教练,基金经理是球员。踢过球的教练和没踢过球的教练,对足球比赛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踢过球的教练更知道球员此刻的想法、组合方式、以及战术安排。」
杨鹏认为,这是他做FOF投资所具有的不一样的优势。
年,杨鹏转战公募。公募基金是相对收益体系,也要考虑负债端的感受。杨鹏思索许久:究竟如何管理养老型FOF产品,如何在其中发挥自身优势。
最终,杨鹏想到了一个相对收益端的方案。
这个方案是:对于整体弹性较大且行业众多的权益端,在能力圈内的领域,尽力发挥自己选股的优势,对于不熟悉的行业,则借力自身有alpha的绩优基金经理。
也就是说,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配置他人。
「之所以给基金经理付管理费,是因为寻求对方的alpha,寻求对方有比较优势的地方,而不是我比别人各方面都更厉害。我有优势的地方就自己做,这样能节省管理费。」他的这种做法也颇为现实主义和讲究性价比。
据悉,当前国内外很多大佬,也采取类似方式。
「FOF投资的核心,是先做大类资产配置,再配置优秀的人。」杨鹏认为,做投资其实是相通的,不必有固定模版,这又是「一切为我所用」的哲学。
在这段公募基金的初战经历里,杨鹏对管理公募养老FOF的想法逐渐形成体系。
形容一下杨鹏最终呈现的方式:「自己有剑,也可以用别人的剑。」
4.
年,杨鹏加入华泰柏瑞基金。
以FOF为载体做偏债产品,这是他首先锁定的方向之一。
华泰柏瑞FOF团队负责宏观策略的窦小曼,是清华大学的数学博士,对数字特别敏感。而杨鹏擅长定性,二人实现互补。
杨鹏加入华泰柏瑞之后,与FOF投资团队一同做了低相关性的研究,探索出如何做好偏债产品的新思路。「低相关性这个想法非常好,适合做偏债。」
除此之外,杨鹏还想在「相对收益端」发力。这一类FOF产品,可能对标的是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收益比,因此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进攻性。
杨鹏正在琢磨的方向,即在大类资产配置之后的「行业配置」。比如,在行业配置策略上,或可以以医药、消费和科技三个长期配置价值突出的行业为核心,加入表征指数的金融,构成一个中枢性的行业。再通过量化和定性两个角度,比较其他申万二级行业与之在短期内的性价比,进行增减配,做偏离配置。
这一策略的特征是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在行业配置层面争取超额收益。
据悉,无论在A股还是海外,该策略的长期效果很好,但过去一两年因医药、消费在谷底,在A股显得失效。遇到逆风期该如何调整,也是杨鹏在思考的问题。
杨鹏做FOF投资,是「策略先行」,在产品之前,先把策略、思路和方式想得特别清楚,才会去做。
5.
谈及自己的投资理念,杨鹏形容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左侧投资。
特别是在他擅长的领域,他是「有一点左侧」的选手。
年疫情初解封,杨鹏在江浙沪跑了一圈,在相对低位布局新能源相关标的。但年初,他就卖掉了,因为「持仓涨幅很大,估值到位了」。随后这一年新能源相关产业链持续上涨,杨鹏陷入煎熬。
同事说,「你应该买回来。」杨鹏回,「实在下不去手,我更喜欢做左侧,不喜欢追高。」
他买得便宜,同时注重风险控制。这或许是绝对收益选手经历的一种肌肉记忆导致的。
6.
杨鹏在精神层面、或者投资哲学上,有过一次较大的转变。
年至年,杨鹏在险资刚开始做投资,业绩出色。
他喜欢一切新的东西,喜欢互联网+,能够改变世界,觉得「成长型公司很酷」。那是一个喜欢讲大故事的年代,大家也确实挣到钱了,挣钱似乎显得很容易。「那是新手光环,也是运气成分。」杨鹏后来想。
一切在年发生了改变。
后来,杨鹏慢慢意识到,对投资而言,公司质地尤其是竞争格局,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以前作为年轻人在一个狂热的市场里,喜欢求新求快求大,但当真正踏踏实实做研究的时候,他发现,「了解一个行业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喜欢新的东西」,这一点对杨鹏是不变的。
天性上,他坦言还是喜欢成长股,但是对投资的体会,「跟年至年完全不一样了。」
杨鹏评价道,这段经历对他做股票影响甚深,「一个大的转变。」
「我从一个很喜欢看大行业、看大趋势的人,变成很喜欢看公司、看更有持续性和确定性的东西,更加明白公司的成长。」杨鹏称。
他找到了这条路,用系统性方式建立自身的能力圈、建立资源优势,一个个拆财务报表,跑整个产业链。「做投资其实是一个长期缓慢积累的过程。」
他也更明白了企业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好的公司,核心本质是做长期而正确的事情,从小到大,一步步做决策,踏踏实实建立内部体系,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被风吹起来的。」杨鹏总结道。
杨鹏认为,这是做过股票投资最好的地方,对投资有着实战的、深刻的理解。
他说,一个人懂得投资/不懂得投资之间的分野,是「你清楚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是最基本的。」明白自己赚得钱来自哪里、能力圈在哪里,投资才算入门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材料仅为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材料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且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pxzflzy/1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