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勇剑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牛顿力学时代,我们问“是还是不是”(Tobeornottobe)。量子力学时代,我们问“做还是不做”(Todoornottodo)。中台策略,做还是不做?我们罗列了中台的陷阱。现在我们先要问,中台策略做对了什么?中台策略做对了三件事:1)兼容。打通IT系统,必须把“兼容”放在首位。以今天软件和硬件的水平,排他性,不兼容的系统,一般有商业策略考虑,技术上可以克服。最近,笔者看过瑞典一家做地理信息公司的兼容软件,发现过去以为不可能兼容的软件语言都可以用通用语言转换。2)分布式。一个萝卜,一个坑,那是笨方法。看过金庸小说,就知道“桃谷六仙”的原理在分布式能力。他们每位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合在一起,放大效果超过简单能力的叠加。小说是比喻,实际IT部署中,它已经是现实。用私有区块链加投票制,IT系统可以像桃谷六仙一样,集中力量,解决系统中动态变化的任务排序优先的问题。3)预测式的快速反应。先进的物流企业能够快速派送消费者订购的商品,那不是他们有光子运输设备,而是他们根据“大数法则”(群体表现趋向中值)和“小数定律”(典型事件的突出影响)预测物流的走势,提前备货。中台的预测式快速反应也是基于同样原理:根据垂直业务的平均值和典型特征,准备好元件、组合件、半封装应用软件包、套装软件包、客开选择。凡事问3W(What,Who,Why)。中台做的这三件事(What),前台和后台能不能做(Who),为什么(Why)他们宁愿中台做?答案是,现在希望中台做的事情,前台没有能力做,后台不愿意做。今天中台成为我们讨论的热点,那是因为数字化转型技术的赋能力量。企业希望所有的核心流程都可以数字化呈现。对前台,他们的劳动分工是营销和客户服务,IT技术不是他们的专长。对后台,他们的效率来自标准化、重复性、日常例行公事。前台的专长在营销和交付体验,做不了IT相关的技术任务。后台可以做,但“按需定制”必然干扰他们以标准化重复运营见长的效率。但是,假如中台从事的活动仅仅是前台不会做,后台不愿做的,那么设立中台的策略意义完全消失。那样的中台就会变成“保姆部门”。中台策略怎样做才不会沦为一个“保姆部门”?让我们通过一组互补概念来解释。进化论经济学家温特(S.Winter)说明,企业生存,它靠的不是持续创新,而是把创新活动稳定下来。企业把稳定的活动转化为成功的惯例。这种周而复始的惯例才是维持公司原始生存“惯性的力量”(惯力,Routines)。企业的进化就是惯力的演变。另一位经济学家沃那菲尔特(B.Wernerfelt)贡献了“资源实力”(Resource/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pxzflzy/1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