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10岁8月。
主诉:头痛、呕吐6天。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额部针刺样疼痛,伴呕吐,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咖啡及胆汁样物,无伴发热、咳嗽、腹痛等不适。此次发病前数月,患儿偶有头痛,不剧,多于感冒后出现,给予口服药物后或输液治疗后好转。患儿发病以来,头痛未发作时精神可,病初食欲差,无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有食用烤螃蟹史,家住农村,有到田间玩耍。近几日未解大便,小便量可。自主体位,神志清醒,右侧额部及眶部皮下软组织肿胀;腹软,左下腹可扪及一直径约1cm大小结节,质中,边界清,可移动;肝脏肋下未触及。
既往史:1年前因腹部医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WBC14.21×/L;N:67.4%;嗜酸75%;Hbg/L;LT×10^9/L。肝肾功、电解质、心肌损伤、肌酶未见异常;
超声:无。
CT/MRI扫描:脑电图检查:脑电图示异常脑电图、脑地形图。
颅脑MRI平扫及增强+FLAIR+DWI序列:影像检查设备为PhilipsAchieva1.5TMRI,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常规扫描层厚6mm、层间隔7mm,扫描序列为轴位SE_T1WI、轴矢状TSE_T2WI、T2WI_FLAIR、DWI序列;病灶行增强MRI扫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0.2ml/KG,注射后15min行增强扫描,扫描序列为SE_T1WI,行轴冠矢状扫描。(图1~2)。
图1,TSE、T2WI、T1WI图2-1T2WI_FLAIR左侧顶叶见小结节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周围顶枕叶脑实质见片状水肿带,边缘不规则,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图2-2DWI病灶并无弥散受限;图2-2增强扫描静脉期,结节状病灶呈环状强化(箭头)。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D
解析:
手术与病理所见:
临床查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儿外门诊行腹部包块活检,手术医师诉活检包块中发现一白色虫体,长约1cm,直径2cm,形似蝇蛆。
病理诊断: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层内小血管及附件周围见少数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皮下脂肪组织呈脂肪瘤样增生,其中见一处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灶(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粒细胞)。
入院后给予口服吡喹酮(0.6gtid)9天,甘露醇降颅压及地塞米松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复查血常规(3.30)WBC19.6×10*9/L,N57.9%,啫酸细胞百分比5.8%,Hbg/L,PLT×10*9/L,CRP4mg/L。后加用阿苯达唑抗感染;经患儿右眼睑肿胀基本消退,无发热、咳嗽、头痛、呕吐、吐泻等不适后出院。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MRI左侧顶叶见小环形强化结节病灶,大小约为1.6x1.1cm,T1WI呈不均匀等、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病灶周围顶枕叶脑实质见大片状水肿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结节周缘呈环状强,左前缘见不规则条形“隧道征”,周围水肿病灶未见强化,并未见弥散受限;右侧眶周软组织明显增厚、强化,眼周围肌较对侧增厚肿胀。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MRI平扫发现顶叶大片状T2WI高信号影,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水肿带中心的可疑有边缘不清的结节影,但边界并不清晰,T1WI序列有少许高信号;因此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可以清晰显示致病病灶的轮廓,从而与周围水肿信号相区别;二是通过结节的强化特点判定病灶的定性诊断。本病例的基本征象为小结节灶伴大片水肿,分析病灶可能合并少量出血灶。
(2)定位诊断
本病例定位较易,位于左侧顶叶,但病灶周围脑实质水肿带范围较广泛,如果仅通过普通扫描会给中心病灶的定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3)定性诊断
本病例特点为临床上10岁女性患儿,以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入院,且病史较长,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腹部游走性包块和有食用烤螃蟹史,通过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相结合,可以得出明确的诊断方向。因此,本病例术前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与概率是很大的。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本病例的特点为学龄期女性患儿,临床症状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MRI上发现脑实质结节病灶,可疑有少量出血灶,伴大片水肿,增强后结节边缘环状强化,并发现有典型的“隧道征”征象;通过结合明确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应将“颅内寄生虫感染(肺吸虫脑病)”作为首要考虑诊断巴结转移”。如将该结节病灶MRI表现特点进行独立分析,也应想到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诊断难度不大。
鉴别诊断(1)结核瘤
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脑炎所致的病灶往往为多发、多形性,往往合并结核性脑炎、脑膜炎,感染性症状明显。MRI在脑内的干酪样坏死灶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实性强化并中心坏死,会合并脑膜异常强化及脑池、脑室的信号异常,常伴有肺内结核。
(2)转移瘤
临床上患者其他组织器官肿瘤的病史,病灶位于皮质下,病灶典型征象为小结节大水肿,水肿带较肺吸虫脑病水肿带规则。
(3)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临床发病高峰为5-15岁,临床行为常为良性,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囊壁结节强化,如为实性成分则有坏死。
(4)细菌性脑脓肿
该病表现与肺血吸虫脑病较相似,但该病往往有明确的前驱感染,继发于乳突炎、鼻窦炎,病灶有脓肿灶形成,早期水肿及占位征象明显,晚期占位效应减轻,DWI中心有扩散受限。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曲海波
专家点评“肺吸虫脑病”。回顾本例临床与MRI表现,诊断的不存在困难,分析颅内病变的表现特点,发现还是具备一定的肺吸虫脑病的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如环形强化结节状病灶,具隧道征,不规则水肿,这些征象均有助于诊断。结合患儿的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该诊断明确。
肺吸虫病是我国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蠕虫病,我国以卫氏和斯氏并殖吸虫为主要致病虫种,蟹和蜊蛄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肺吸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后,肺吸虫的囊蚴进入消化道后发生感染。由于儿童颈部相对较短,软组织相对疏松,肺吸虫极易进入颅内引起脑内感染,生活在小溪、河流附近农村山区儿童多易染。脑炎型肺吸虫临床主要表现是头痛、癫痫、发热和偏瘫,为肺吸虫对脑组织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代谢产物引起免疫反应所致;临床肺吸虫诊断标准:(1)来自疫区有肺吸虫传染源接触史;(2)痰、粪便或肺组织中发现并殖吸虫虫卵;(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升高;(4)血清免疫学检查肺吸虫抗体阳性;(5)有并殖吸虫在体内移行造成的过敏性病变和相应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征象;(6)抗肺吸虫药物治疗有效;
MRI是发现和提示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表现具有特征:病灶常位于皮层下,呈单发或多发;薄壁光滑并边缘强化,病灶周围有不规则形态大片水肿带;隧道征;病灶内出血。
医看
参考文献:
1.SaleemS,BelalAI,El-GhandourNM.Spinalcordschistosomiasis:MRimagingappearancewithsurgicalandpathologiccorrelation.AmJNeuroradiol;26:-.
2.SilvaLC,MacielPE,RibasJG,etal.Treatmentofschistosomalmyeloradiculopathywithpraziquantelandcorticosteroidsandevaluationb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longitudinalstudy.ClinInfectDis;39:-.
3.SanelliPC,LevMH,GonzalezRG,etal.UniquelinearandnodularMRenhancementpatterninschistosomiasi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reportofthreepatients.AmerJRoentgenol;:-.
4.PreidlerKW,RieplT,SzolarD,etal.Cerebralschistosomiasis:MRandCTappearance.AmJNeuroradiol;17:-.
长按图片,识别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