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针
图1缝合线包装上的信息
图2皮肤外科均采用带针缝合线,针尖不同
图3针体有差别
图4各种针
在需要精细缝合的情况下,皮下减张线可以采用反角微创针。圆针和反角针外力时针尖穿过组织时,针尖撑开组织,穿过组织,可简单理解为钝性分离;而反角微创针的针尖处三个切面有一定的切割作用,撑中带切,可简单理解为锐性分离。微创针的损伤要比圆针及三角针更小,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图5高清版
二、线
1、缝线直径(粗细)
缝线的直径单位是毫米,常以几个0来表示。缝线越细,0的个数越多。例如,6个0的尼龙线要比4个0的尼龙线细。但其实际粗细取决于缝线的材料。比如同样5个0,肠线要比聚丙烯合成线(ProleneTM)粗。关于粗细方面选择的原则是,在能够承受伤口张力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细的缝线。
2抗张强度(Tensilestrength)
美国国家药典(USP)对抗张强度的定义是能够将单根缝线拉断的最小力量。因此抗张强度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拉力值,而非线性的区间。有效抗张强度指的是缝线绕圈或打结后的抗张强度。同一类缝线其打结后的抗张强度是其未打结的1/3。一般来说,合成材料缝线较天然材料缝线抗张强度大。
结构指的是缝线是单股(单丝)还是多股(编织线)。多股缝线都是经过编织的。这种缝线易于操作但是会增加感染和组织反应几率。容易引起感染是因为其具有虹吸作用使细菌和异物渗入。细菌深藏于编织线内部能够逃避宿主巨噬细胞吞噬。因此,单丝线(尼龙或聚丙烯)更适用于缝合污染的伤口。但是,单丝线不易操作。
3、摩擦系数(Coefficientoffriction)
缝线的摩擦系数决定缝线是否易于穿过组织。摩擦系数低的缝线(如聚丙烯缝线)能够很轻易地滑过组织,因此常被用来做皮内缝合。摩擦系数越低,缝线越光滑,线结也越容易松脱。因此,当使用聚丙烯缝线时,常需多打几个结。
4、线结牢固性
线结强度是指使线结松脱的最小拉力,与缝线的摩擦系数成正比。线结强度越大,伤口裂开的可能性就越小。摩擦系数高的缝线线结牢固性好,但穿过皮肤时阻力大,不易使用。
5、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缝线在被伤口肿胀将其拉长后能够回复原来长度和形态的能力。弹性较好的缝线(如NovafilTM聚丁烯酯合成线),在组织水肿的时候不易对组织产生切割,而水肿消退后也不松脱,伤口不易裂开。
6、可吸收性(Absorption)可吸收性指的是随时间延长能够被机体降解的能力。因此,可把缝线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可吸收线常用来指能够在进入人体60天失去大部分抗张强度的缝线。缝线的吸收是通过组织对缝线的反应实现的。需埋入人体内部、伤口深部的缝线一般选择可吸收线,而不可吸收线则用来缝合伤口外层并最终会被拆除。在极少数情况下,如需在深部组织维持较长时间抗张强度时,也会使用不可吸收线。
7、组织反应(Tissuereactivity)组织反应指的是缝线在组织内所产生的异物反应。一般来说,天然材料缝线(丝线、肠线)引起的异物反应较合成材料缝线更强烈一些。
图6可吸收缝线一览表图7不可吸收一览表
技术专长
皮肤肿瘤切除及美容修复(色素痣、皮脂腺痣、表皮囊肿、脂肪瘤、脂溢性角化病、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瘤等)
瘢痕与瘢痕疙瘩美容整形(外伤后瘢痕、烫伤后瘢痕、手术后瘢痕等)
甲外科(甲肿瘤、甲黑线、甲沟炎、嵌甲等)
毛发移植(发际线重建、眉毛移植、胡须移植等)
腋臭微创治疗(注射治疗及手术治疗)
皮肤血管瘤诊治(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等)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