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步入了“阳康”的阵营。我们深知,面对病毒,人类是渺小的,但不是毫无作为的。千百年来,人类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对自然世界的认知,通过“疫苗”帮助了数以亿计的个体免受病毒侵袭。那么,回归到我们与投资相关的话题,我们的投资组合如何才能对普遍存在的各类风险免疫呢?
我们都知道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千差万别,而就同一个影响因素而言,不同资产价格对其反应的方向、幅度和周期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我们才有了“相关性”的这样的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过去我们会经常发现,当疫情持续反复叠加国内相对严格的防控措施阶段,核酸、抗原概念相关的个股往往有不错的表现时,与复产复工关系比较紧密的一些行业和个股表现会相对低迷,而近期当疫情管理进入新阶段后,上述概念个股开始相对消沉,但一些制药公司以及一些餐饮服务业公司开始有了更加积极的表现。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无法精准预判防疫政策的拐点和拐弯的速度,就如预判其他风险因素的变化一样,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不被某个单一因素影响,那么我们可以采取配置同时会受这一因素影响但后续表现相反的资产,以抵消这一因素对组合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组合对这个影响因素实现了免疫。我们看看常见的几种策略是如何抵御风险的。
一、股票多空和市场中性是如何免疫的?
比如大家熟知的市场中性策略,使用的就是上述原理。只不过,管理人在通过量化方式构建强势股票组合的同时,采取的是卖空相同合约价值的股指期货合约,这一相对标准化的方式给组合带来与市场整体表现“负相关”的因素,最终使得整体的投资组合的表现与市场呈现较低的相关性,而“市场中性”策略的名字也正因此而来。从近三年的维度来看,百亿量化的中性策略产品的年化多数落在7%-12%这一水平,是固收策略的较好替代。
再比如股票多空策略也是如此,只不过与前述的市场中性策略相比,一方面在投资组合的构建上,股票多空策略的选股方式很多并非量化模型构建,基于基本面因素考量的成分往往更多;另一方面,在负相关资产的选择上,卖空的也不再是标准化的股指期货,而是做空一组与此前选出的多头组合在行业和市值等显性因素上相似度较高的相对弱势的股票组合。国内做股票多空策略的知名管理人不算多,代表如九坤、保银。
二、全天候策略如何反脆弱?
全天候策略的鼻祖是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这个策略的核心是策略不预测宏观周期,通过搭建一个基于资产配置理念的全天候策略来试图穿越牛熊,平稳度过每一个宏观周期。那么全天候策略又是如何实现对风险的反脆弱的?其一是在组合中同时配置黄金、债券、商品、股票等不同大类资产,放弃择时轮动;
另一方面,利用风险评价模型使得组合中各大类资产承担相同的风险,这样,即使某一类资产出现黑天鹅风险的时候而大幅下跌,也并不会造成整个组合的风险失控。桥水中国在国内的实践还是相对成功的,纵观国内,做纯粹的全天候策略的管理人并不多,典型的如艾方资产和雪球资管。以艾方为例,在全天候的体系下加以改良,用可转债策略替代债券策略,有专门的团队来做风险研究,反脆弱策略是其特色之一,指的是使用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等工具对冲尾部风险,看重风险管理和绝对收益。
三、债市也有的免疫策略吗?
上面我们更多谈论的是对单一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波动的免疫策略,事实上,在债券投资领域,针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很早就有“久期免疫”的管理策略,久期免疫策略是指构建一个债券组合,使得任何由利率变化引起的短期资本利得的损失都能被长期再投资的利得所弥补,期间的市场利率变动不影响其期末价值。
除去通过特定工具或者策略屏蔽“单一”的风险,提高投资组合“免疫力”的做法是多样的。就好比除去接种疫苗,人们还需要坚持运动,加强营养,强健身体才是我们长期应对各类挑战的更有效的方式。那么在投资里,类似于增强体质,我们把具有这样普适和长期有效的应对方式称为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并不强调对单一类型资产和策略进行免疫,而是通过构建多元化和相关性足够低的投资组合,在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的情况下去穿越各种周期,应对各种挑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w/1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