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这个物种作为伴随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起来的产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丛林法则的特性决定了看似美好的一切背后充满很多艰辛。今天我们聊一聊在产品经理成长过程中需要思考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前言借用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最有名的那句话来说,产品经理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这些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进入到产品经理的行当里面。可进来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才发现成长过程越发困难、迷茫。我遇到过很多同学问我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做,有的是初入职场,有的是半路转行。市面上也有不少此类的文章讲述产品的思路、逻辑,我这边也分享下我对于这块的我这些年的经验。成长的体系模型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和难处,但总体看来还是围绕这一个固有的体系去思考解决方案的。这里我总结了一个成长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定位、学知、认识、明断。定位:思考方向,定位对其他三个方面产生影响,对未来发展的轨迹起到了决策的作用。没有定位就意味着你的高度不会太高。学知:作为基础,就像数学语文一样,也许未来使用的越来越少,但不会一定是不行的。认识:打造自我的价值观,学会看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明断:在具备基础和认识以后,学会根据现有信息判断决策问题。脱离执行层面,进入更高阶段。在我看来每个人进入一个职业岗位都有几个阶段,不同阶段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要求的标准也有高有低。初入职场:入门阶段,对于行业各方面不太熟悉,一切都需要了解或者重头学习。这个阶段要明确定位,学习知识。渐入佳境:业务成熟期,对于所负责的产品线比较了解熟悉,执行任务游刃有余。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能够有所突破。此阶段除了上述内容,要开始慢慢学会了解更多思维方法观点上的信息,形成一定的思维意识和体系,并不断完善。决策决断:开始对一些重要的问题或者方向进行决策处理。开始遇到很多人依赖你的决策进行执行。判断因素不局限于一块的范畴。这时就需要有判断的能力和主动导向期望结果的能力。以后:这是更高的要求,掌握更多资源,更多的话语权。已经脱离了产品经理的范畴进入经营管理的概念。这部分不是我们本次讨论的目标,可以作为一个美好的理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的走完几个阶段,很多人会停滞不前。下面我们来看下各个维度下到底是什么。定位:确定方向这里我们说的定位不仅仅是行业定位,还包括岗位定位、工作职责定位、价值定位以及各阶段目标。现如今对于人员的定位都是价值结果导向,所以明确你当前的价值点和你希望到达的价值点是你成长发展的核心。学会建立从你当前价值点过渡到期望价值点的高效改进方法就是你的阶段性定位。而这些定位应该始终围绕这一个方向或者结果,这个方向或结果叫做发展定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定位也可以叫做自知。很多同学会对定位这个概念产生一些混淆的概念,认为定位只是代表你选择的行业是否热门,选择的岗位是否核心,公司是否BAT。在我看来定位更多是阶段性的,多样性的、持续改进的。让我们来看下如下的对话场景:问:我刚转到产品岗位,目前领导让我负责一个不重要的模块,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成长,而且没什么核心价值。答:那你觉得你想要什么?问:我想要到一个核心的岗位、有人能够带我,待遇能够提高balabala。。。答:那你感觉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问:我平时会看产品咨询,大牛的文章分享,听沙龙讲座。答:效果怎么样问:不太好,感觉没什么进展从上面可以看到。问问题的同学陷入了一个怪圈:工作不开心-学习补强-进步缓慢-机会少-工作更不开心。而往往这样的同学感觉已经用尽全力却还是没法改变,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上文我提到的公司,行业、岗位这些平台的依托来提高自我的价值和水平,可往往会事与愿违。上面讲到的定位的概念中包含几个元素:个人价值、持续改进、高性价比、期望价值。个人价值:当前自己可以产生的价值(对公司、对部门、对产品线、对自己等)。这里面价值不等于能力,当今社会所谓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很多的。持续改进:为达到目标需要观察当前情况,不断调整修正方式方法,最终达到目标高性价比:方式方法的改进要追寻高性价比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比如工作后看到有些公司需要高学历,为了有个高学历在当前无法负担的情况下去考MBA,有可能反而会影响整体的发展。期望价值:也就是目标,这个期望到达的自我价值水平。这里不限于职位升迁、工资调整,个人短板补充、业务能力提升,沟通提升等也可以作为阶段性的目标来看待。我们将这些元素细化后总结出一个公式:个人价值(VR)个人价值(V):个人水平客观条件/资源(R):部门资源、公司资源、行业情况等性价比(CT)人员成本(C):完成目标需要的耗费的成本,包括精力,资源等持续时间(T):完成目标需要持续的时间长短。持续改进(IO)改进方法(I):如何去改进观察改进/优化(O):如何去优化现在我们在看下上述对话中同学的问题。为什么会没有进展达不到他的期望价值目标呢?首先,期望价值过多,阶段性的目标应该聚焦在一到两个点上,期望很多就容易定位不清晰。其次对于自我的分析定位不够透彻(没有考虑个人能力情况和当前情况这些因素),改进方式性价比低(产品咨询,大牛的文章分享,听沙龙讲座缺乏重点,不够聚焦)。所以导致最终迟迟不能满足期望。在我看来,这位同学更应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熟练掌握当前产品线的业务知识,并自学上下游信息。做到熟练后再进行方法论的总结归纳,提高水平。学知:打牢根基明确了定位和方向,接下来我们要先打好根基。互联网行业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他具有强大的包装和改造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可以产生新的火花。在互联网行业从事工作的人们除了需要具备IT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所属行业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面对繁杂的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知识学习方法因为很多地方都有讲到,这里不做详细描述,主要提两个方面:知识维度:业务知识:所属行业的业务知识逻辑知识:定义、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建立相关领域知识:主要是关联职能上下游,比如开发的上下游是产品、测试、运维。产品的上下游是开发、测试、运营等等。学习渠道:书籍: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沙龙、分享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w/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