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传统回归免费订阅
开元年间,有个叫义福的和尚,祖籍上党。义福精通佛法经义,德行很高,一心供奉普化事业,缙绅士庶,翕然皈依门下。他曾陪同唐玄宗,去东都洛阳,沿途宣讲佛法,士绅钦佩,数以万计的信众,尾随相送。有一天,他上堂弘法,中间小憩时,面对僧俗听众,感叹的讲:“我的演讲,快要结束,此后,你们再也见不到我开示佛法。为什么呢?我将辞世西去。”僧俗听众很伤心,谁也不愿意离开宣经堂。这天,听义福讲法的人特别多,不少是朝廷的命官,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等等,相继前来听义福演讲。听到义福这番话,都不免有点伤感,大家都留下来,希望听听这位高僧的最后一次说法。稍歇后,义福继续登坛演示佛法。演讲毕,他感叹的对众人讲道:“我于今天殁世,总该留些诀别的言语,让我想想,当说些什么?”至此他不言语,闭目端坐,大家都静气屏息的等待着。很久,没有声音,又很久,还是没有声音。兵部侍郎张均,沉不住气了,悄悄的对刑部侍郎房琯讲:“我长年服食金丹,進出方内,从来还没有碰到过这种等着送丧的事。”讲完,他稍稍的离开经堂。
张均刚出寺门,义福忽然对房琯讲:“我同张公交游已经几年了,他将要遇到很大的不幸,声名和大节终将败落。他的一生终结,在劫难免,可惜,可惜。”随后他又握着房琯的手说:“明公将来须担中兴之任,应当勤勉努力。”义福讲到这儿,溘然示灭。几年后,安禄山借兵反叛玄宗。张均不敌,投靠安禄山,受安禄山伪朝官爵,助纣为虐,名节不保;房琯协助玄宗平乱,辅助后主,成为唐代的赫然功臣,名节俱保,为人们所赞扬。
名节关乎大义,和尚死前示先机。活着的人们,应该自励!——(原自《明皇杂录》)
和尚以诗代言
秭归郡草圣寺的怀浚,不知是何处人,唐代乾宁年间,绝到秭归,住持草圣寺。他能知来识往,而多灵验。又愛书法,擅长草书,且对儒经、佛典、老庄以至诗歌,多有涉猎,又无不汇其笔端。但平时寡言默语,即使与人交谈,也都唯唯应诺。乡里的人,敬他像神明一般。
刺史于公,初到任时,听说了怀浚,以为他是疯癫,便将他拘捕于狱中。次日审讯,于公不以言问,代之以诗词。于公书问他:来自何处?他作偈语答之:
家在闽川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于公再问他:将往何处去?他又作偈语云:家在闽川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处红时红。
于公见他颇有文墨,并非纯是虚妄,便将他释放了。事后,刺史于公,又揣摩其诗意,类似是海外杯渡和尚之流。怀浚经此遭遇,名声更大,来来往往的人,凡经过“草圣寺”的,都去拜谒和尚,怀浚对拜谒者,一视同仁,有求必答,所答只是三五行字,且不明言。当时,唐军讨伐荆州,南平王来访怀浚。怀浚以诗答云:“马头渐入扬州路,亲眷应须洗眼看。”这年输诚淮海,果然获解重围,得以会师。怀浚和尚,死前的一天,在芭蕉叶上,写了一句话:“今日还债毕,州县幸安吉。”第二天,他被人害死。刺史于公,为他祭奠。——(原自《北梦琐言》)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zy/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