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组合产品介绍| 组合产品发展| 组合产品优势| 组合产品市场| 组合产品前景| 组合产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组合产品 >> 组合产品介绍 >> 正文 >> 正文

魔幻变局下的车市众生相上

来源:组合产品 时间:2024/5/22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来源:市场资讯

头图来源

pexels

  动荡与新生。

  作者

苏鹏吴晓宇编辑

王妍

  回望年的汽车行业,热闹非凡,却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这一年,新能源市场踩下油门,一路狂飙猛进。根据中汽协预测,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同比增长1.5倍,全年渗透率有望达到13%。

  作为新造车行业的标杆,尽管特斯拉在上半年深陷舆论危机,但依旧凭着强大的产品力赚得盆满钵满。截至今年10月,其在全球交付超过60万辆汽车。

  另一边,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也不甘示弱,纷纷迈过月交付超万辆的“生死线”,并在不断刷新记录的同时改写着行业格局。

  当产品、市场都迈上新的台阶,伴随着行业超预期的乐观态度,“造车热”也再度袭来。从代表百度出征的集度汽车,押上雷军全部声誉的小米汽车,到坚持“不造车”的华为以另一种姿态深入汽车行业,“新新势力”可谓步履不停。

  与此同时,上汽智己、长城沙龙、吉利极氪、东风岚图等“创二代”们也集体提速,加快步伐,意图尽快下场与新势力们贴身肉搏。

  不过淘汰赛仍在继续。今年以来,曾经意气风发的恒大、宝能相继深陷财务危机。为了活下去,恒大变卖资产积极自救,宝能大规模裁员开源节流。面对新能源市场的火热,曾经的跨界巨头却在寒冬中瑟瑟发抖。

  根据中汽协预测,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万辆,同比增长47%。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可以预见的是,新的大幕已经拉开,靠产品说话的新能源战场,将迎来更激烈的厮杀。

  本篇为未来汽车日报年终策划系列上篇。

  “新新势力”强势进场

  经历了第一轮造车热潮,年,由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为代表的第二轮造车热再度被掀起。

  1月,先是百度携手吉利组建了“集度汽车”。两个月后,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下场造车,并立下“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的铮铮誓言。

  随着舆论逐渐升温,作为小米员工,贝薇薇感受到了一脚踩进风口里的变化。公司原有的“平稳状态”被打破,因为新业务的到来,好像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兴奋的味道。“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都会觉得接下来可能会对整个公司、股票带来很大的影响。”

  随之而来的人才“迁徙运动”,再度印证了风口的力量。即便加入新业务并不会提升薪资待遇,但不少和互联网、人工智能业务相关的员工还是转岗加入汽车业务,贝薇薇也是其中一员。她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调岗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但需要有自己的优势和知识迁移能力”。

  9月1日,小米给出一组外部招聘数据,通过筛选2万多份简历,汽车业务搭建起一支近人的团队。同天,雷军晒出一张被外界戏称为小米造车“17罗汉”的大合照,其中16位为小米集团原管理层,还有一位是原宝马设计师李田原。

来源:雷军微博

  抛开站上风口的光鲜,回归到现实的新造车人也经历着各种“水土不服”。贝薇薇坦言,和互联网产品实现一个功能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很长,要求任何一个功能,都要考量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多重因素。进入新业务后,“一天要开很多个会,和各种背景的同事对接需求。”

  而不同文化的碰撞和磨合也是跨界者的必经之路。小米汽车在上海招聘了不少主机厂背景的员工,“他们对软硬件非常熟悉”,为了跟上节奏,即便是周末,贝微微也用来恶补相关知识,“压力非常大”。

  具体到小米的造车进展,目前雷军通过各种资本手段,布局包括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车载芯片、新能源电池等众多核心技术领域。12月24日,雷军在回复网友提问时透露,汽车业务的进展超预期,预计年上半年量产出车。

  这意味着,从小米汽车成立到实现量产,雷军给出的时间大约为3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贝微微感慨。以蔚来为例,其成立于年,到首款车型ES8正式量产交付,也用了4年。

  相比之下,集度汽车由科技公司和车企联手,百度的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优势,再加上吉利最新研发的浩瀚SEA架构,这样的组合也帮助集度加快了造车进度。

  12月27日,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年上半年集度将公布首款概念车,并在年量产交付首款汽车机器人。

  眼下,智能电动车激战正酣。“未来五年,将会是全面战争的时代”,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曾如此判断。

  和昔日的新造车相比,如今的新新造车们无疑站在一个新的高点。雷军曾承诺,预计在10年内向汽车业务投资亿美元,且首批已投入亿元人民币。集度则表示,未来5年,将投资亿元,用于整体研发以及一系列车型的持续打造。

  不过参照造车玩家的过往经历,大踏步涌入汽车业后,科技巨头能否在新领域赢得一席之地,仍需迈过数道门槛。

  “创二代”的诞生和反击

  作为极氪品牌首款车型ZEEKR的车主,梁磊还记得,今年4月,初次看到这款车时,他感觉就像是“看到了国产车的希望。”

  事实上,不止是极氪,年,脱胎于传统车企,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创二代”们纷纷跑步进场。6月19日,岚图FREE正式上市。5个月后,阿维塔旗下首款车型阿维塔11正式亮相。而在广州车展上,沙龙汽车首款车型机甲龙也刷足存在感。

  当“蔚小理”集体跻身“万辆俱乐部”,虽然有制造和资本助力,但为了尽快抢占市场,“创二代”们也不得不跟时间赛跑。

  从东风内部以“h项目”为代号开始秘密研发,到岚图品牌正式发布,其仅花费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而首款车型岚图FREE从上市到启动交付,只用了50多天。岚图汽车CEO卢放在之后回忆称,除了白天干活,晚上还要面试。

来源:岚图官方

  自今年5月入职极氪后,除了十一休息了三天,王洛几乎告别了所有假期,“周六日在公司算常态了。”

  虽然在产品力上各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但在用户运营、销售模式等方面,“创二代们”却也栽了跟头。

  自从下单了极氪,在等待交付的整个过程里,经历了变相涨价、减配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丁飞俊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像是坐上过山车一般。

  而极氪也因此而深陷舆论漩涡。之后,极氪CEO安聪慧亲自向用户道歉,并拿出一系列补救措施。“极氪走得太快了。目标大,时间短,资源也在配置过程中”,王洛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能理解,但也没法逃避”。

  在加入岚图前,岚图用户运营负责人郑淏也曾有所顾虑,“对于央企东风来说,一直扎根在经销商销售模式中,有着一整套完善的作业流程,但不可避免有时会显得流程冗长,刚来时很担心,更强调直达用户,快速反应的用户运营是否真能在岚图落地。”

  不过之后其顾虑很快被打破。岚图HRBP王鹏表示,岚图没有老总,不管是部门或者项目负责人,还是普通员工;不管是德高望重的技术大拿,还是刚踏入职场的年轻“菜鸟”,“在这里都是‘老师’,可以充分表达观点,自由发表意见。”

  今年7月入职之后,郑淏重新梳理了岚图用户运营的组织架构,将其分为App、精细化管理的社群、垂直类电商等5个板块。在他看来,在用户运营等新势力们擅长的领域,传统车企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岚图用户生态的打造中,作为央企的东风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其朋友圈。”

  代表传统车企出征的“创二代”能否真正破局,并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还有待于时间去证明。

  地产跨界巨头大败退

  与进军汽车业时的豪掷千金形成鲜明对比,步入年,仍未实现量产的跨界玩家恒大、宝能等到的是更大的危机。

  作为恒大汽车项目的首批员工,李艾还记得彼时的轰轰烈烈。年上半年,恒大内部开始筹建造车团队。当新势力们困于无法“造血”不得不满世界找钱,背靠恒大集团的恒大汽车却凭借“买买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用资本换时间。

来源:恒大汽车官方

  令其印象深刻的是,因为许家印亲自主抓汽车项目,这个仍处在襁褓中的新项目却一跃成为集团内部的“香饽饽”和希望所在。“下至业务部门的基层人员,上达中高层管理,都想成为造车团队中的一员。”

  不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恒大却并未赢得时间。“曾经对汽车项目的期望有多大,如今失望程度就有多高。”李艾表示,年,恒大汽车一直都在为新车造势,“广告宣传费用投放了十多亿,量产车的进度却停滞不前。”

  恒大天津工厂员工陈然告诉未来汽车日报,在天津工厂竣工伊始,工厂内部就未接到投产任务。“工厂内部冷冷清清,反而隔壁的恒大地产项目如火如荼。”

  陈然解释称,恒大汽车旗下产品的研发、设计均外包给了海外团队,国内团队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完成产品试制、整车制造等工作。“因为海外团队的研发项目还未完毕,所以年,国内团队一直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

  在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投入亿元后,今年6月,深陷债务危机的恒大集团无暇顾及造车,甚至不得不通过变卖旗下资产,获得稍许喘息。“目前恒大汽车大部分员工都在带薪轮休,轮休期间只发基本工资。”李艾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不过看起来,将造车业务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的恒大并未放弃。近日,在天津工厂内,恒大汽车宣布恒驰5迎来下线。李艾感叹称,“这充其量只是让恒大的造车大计看到了一线生还的曙光,但距离成功还任重而道远。”

  另一边,曾试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宝能也陷入相似的危机中。8月11日,未来汽车日报从多处独立信源获悉,因宝能汽车后续资金链断裂,继年初裁员之后,从7月22日开始,宝能汽车开启了第二批裁员。

  彼时宝能汽车销售部许秋告诉未来汽车日报,“汽车板块从年前的2万多人裁到了8千多,且仍在以每周几百人的速度持续,裁员比例超过了65%。”

  与此同时,宝能汽车内部还存在员工社保断交的情况,不少员工的工资甚至被拖欠近半年之久。一位前员工表示,“大家对宝能提起的劳动仲裁已经排到了年5月。”

  失去了往日的意气风发,这些跨界选手们,如今还面临着多重未知数。

  新势力穿越“生死线”

  伴随着销量与股价齐飞,年的造车新势力们不仅陆续走出“ICU”,公司运营状况也全面向好。

  从10月开始,以“蔚小理”、哪吒为代表的新造车玩家纷纷达成月交付破万辆的小目标,并频频刷新单月纪录打响排位赛。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实现月销破万辆,“意味着工厂的产能,得到比较好的利用,整个市场规模也到达了一个比较好的点。”

  站在公司冲销量、推新车的背后,小鹏汽车的一位研发工程师表示,虽然公司内部在今年取消了“”的工作节奏,但其所在部门,加班已经常态化。“有时候感觉像自己创业一样。”

  上述员工透露,目前公司上下各业务线都处在人和事不断扩张的阶段,而研发无疑是最为忙碌的部门。“有时一天甚至能工作16个小时,一睁开眼睛就要工作。”

  其解释称,加班的根本在于研发周期的压缩。“比如一款产品的研发周期是三年,但为了保证竞争力,会将时间压缩到两年。和传统车企不同,新造车由于缺乏技术沉淀,所以需要员工持续做产出,加班自然不可避免。”

  对于刚刚迈过生死线的新造车来说,产品的迭代速度要求参与者要学会与时间赛跑。

来源:理想汽车官方

  理想汽车工程师孙博告诉未来汽车日报,随着公司内部项目进度不同,加班节奏也有了新的变化。“款理想ONE上市的前半年,基本上都在通宵加班。”在此之前,因为理想只有一款在售车型,“我们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未来产品做研发规划。”

  与此同时,身处一线的销售人员们无疑也是将新造车推向“万辆俱乐部”的关键一环。连轴转的工作节奏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为了满足客户上门试驾,销售人员田力对自己提出要求,“无论时间和地点,都要风雨无阻。”他曾在晚上8点多去通州接待客户上门试驾,回到位于北六环的家里,已经是凌晨1点多。

  不过回过头看,在缺芯阴霾笼罩下的汽车市场,新势力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已实属难得。为了保证后方粮草无虞,管理层们则一直奔波在满世界找芯片的路上。

  早在今年5月,有威马汽车内部人员对未来汽车日报抱怨称,“最惨的时候,一个月仅能拿到几百枚芯片”。何小鹏则在参加节目时直言,“车主着急,小鹏也很着急”,为了拿到芯片,他甚至专门打“飞的”去请人喝酒。

  他表示,有的全球企业可以通过从海外调芯片等方式缓解缺芯困境,但小鹏汽车没有,“估计还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解决”。

  华为无限逼近“造车”

  第N次强调不造车的华为,进入年之后,一路向造车的腹地挺进。

  今年4月,华为不仅在华为门店和旗舰店,正式开卖赛力斯SF5,还先后与北汽、长安、广汽达成深度合作,用HuaweiInside的方式跟车企打造子品牌。

  9月,华为与北汽新能源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试图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引入华为线下门店,从合作造车走向合作卖车。两个月后,华为携手长安、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子品牌阿维塔旗下首款电动汽车正式亮相。

  不过华为的野心俨然不止于此,曾经一心相帮车企造“好车”的华为终于按捺不住寂寞,直接上手帮车企造车。

来源:AITO官方

  年12月23日,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其与赛里斯合作打造的汽车品牌AITO成为当晚的重头戏。华为也不再遮遮掩掩。“这一次,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软件、工业设计团队,全面参与了整车的设计、开发”。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中难掩激动。

  一手将华为汽车业务带向台前,余承东的“造车梦”得到不少员工的支持,“不少人认为,华为应该争抢造车这块蛋糕,不能事事都被小米、苹果抢先一步。”有接近华为的行业内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上述人士透露,华为的战略是赋能各个行业。“华为希望自己在汽车圈扮演博世一样的角色,而余承东却想让华为成为另一个保时捷。”

  在一位内部员工看来,华为就像是一个纠结体,在造车与不造车之间来回考量。“荣耀独立出华为之后,华为急需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值风口,所以内部大家也会认为,现阶段下场造车是最好的时机。”

  该员工透露,目前,华为已经具备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变速箱动力总成等技术。“加上今年发布的鸿蒙生系统,华为已经具备了无人驾驶车的研发能力。”

  当华为还在造车边缘疯狂试探,不少核心人才却已经陆续转投他人怀抱来实现自己的造车梦。未来汽车日报整理发现,年以来,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自动驾驶研发部原部长陈奇、地图与数据负责人姜军、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张晓洪、融合传感负责人彭学明等汽车关键人才均出走华为。

  无限逼近造车业务的华为,究竟是否会完全亲自下场,或许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未来汽车Daily)

  (注:文内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10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级产品经理进阶从点子到产品必不可少的1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1. 魔幻变局下的车市众生相上
    2. 高级产品经理进阶从点子到产品必
    3. 食品营养标签将立新规油盐糖等成
    4. 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介绍国内篇
    5. 亿滋大手笔近200亿元收购能量棒品
    6. 想变美的女孩,要多吃这几种零食
    7. 80岁不痴呆,建议中老年人多吃这4
    8. 这些燕麦零食,让你越吃越胖Fit私
    9. 通过配件组合,实现通勤载货多用的
    10. 家乐氏宣布计划拆分三个独立公司
    今日推荐
    1. 慢性胃炎老胃病患者,推荐19个药膳
    2. 惊做手术不用手术刀,医院引进一项
    3. 小区植物有奥秘享受生活中的小确
    4. 女人们听好了得了宫颈炎,这些治疗
    5. 多肉推荐佛甲草的鉴赏与养护
    6. 围观海淀再建一个平ldqu
    热点关注
    1. 慢性胃炎老胃病患者,推荐19个药膳
    2. 惊做手术不用手术刀,医院引进一项
    3. 小区植物有奥秘享受生活中的小确
    4. 女人们听好了得了宫颈炎,这些治疗
    5. 多肉推荐佛甲草的鉴赏与养护
    6. 围观海淀再建一个平ldqu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