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流感方剂含漱方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岗梅根15克,大青叶10克,广藿香10克,生甘草6克。
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将6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使用。
每日1剂,饭前饭后漱口,连用5天;亦可直接饮用。
饮用方
枇杷叶15克,茵陈15克,桑叶10克,苏叶10克,布渣叶10克,桔梗10克,玄参15克,神曲15克,葛根20克,广藿香6克,甘草6克,陈皮3克。
将上述12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
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于普通成年人及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儿童预防方
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广藿香5克,白茅根3克陈皮3克。
儿童。
将以上6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老年人预防方
太子参15克,苏叶15克,黄芩3克,茵陈10克,大枣15克,白豆蔻10克,广藿香5克,陈皮3克。
老年人体虚者。
将以上9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湿热体质者预防方
玄参15克,苏叶15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法半夏6克,广藿香6克,陈皮3克,甘草6克。
将以上9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寒湿体质者预防方
广藿香15克,紫苏叶10克,陈皮6克,姜半夏10克,姜厚朴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黑枣3枚,生姜6片。
寒湿体质者
将以上9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4
防治流感的中成药
双黄连口服液
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抗病毒口服液
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等组成。
清热去湿,凉血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流感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小柴胡冲剂
由柴胡、半夏、黄芩、党参、大枣、生姜、甘草等组成。
表散风寒,解热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口干口苦、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
小儿感冒清热冲剂
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组成。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咽干咳嗽等症。
5
流感日常预防保健
1.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高温天气下,避免空调房温度过低,建议适宜温度控制在25~26°C。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2.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煲汤时,可以加少许木香、砂仁、生姜煲汤服用。
3.作息要有规律,多运动,早睡。
4.保持心态平衡。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5.睡前温水沐足,犒劳一下劳累了一天的双脚,改善睡眠,必要时可以用艾叶等煲汤中药沐足。沐足后睡眠时,空调房或者风扇下,注意腹部、双脚保暖,避免受寒。
6.家庭居所可用中药空气清新剂或香薰改善空气。个人可佩戴中药制作的防疫香囊。防疫香囊常用中药:大茴香、白芷、山奈、艾叶、肉桂、丁香、佩兰、藿香等适量,选3~5种研成粉末。装袋,佩戴使用。
了解更多医生专家科普
爱问医康 吸取健康新知创建健康生活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