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女九炎!妇科病是女性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的疾病,虽然病症不足以致命,但足以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很多的妇科疾病是由于自身或性伴侣引起的,起因是细菌感染及生殖系统内环境问题占绝大多数。
阴道炎中医称“带下病”阴道炎中医称“带下病”。正常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分泌的一种无色、黏稠、无臭液体,其量不多。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及局部症状者,为带下病。至于行经期间、经前或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者,属正常生理现象。宫颈炎、盆腔炎可参考本节治疗。
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外感湿毒,郁而化热,或饮食劳倦,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而化热,湿热下注;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产后房劳,亦可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遂致带下。其中,黄带者为脾经湿热,白带者多属虚寒。临床以脾虚、肾虚及湿热下注引起者为多。
辨证主症:阴道流出的黏稠液体增多,如涕如脓。兼见带下色黄,稠黏,如脓如涕,气秽臭,阴中瘙痒,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身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湿热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质黏稠,连绵不断,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弱者,为脾虚;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绵绵不断,小腹寒凉,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者,为肾虚。
贴敷治疗处方
1.白带外敷方(《民间敷灸》)
主治:带多清稀。
处方:丁香3g,广木香3g,吴茱萸4.5g,肉桂1.5g。
用法:上药研末敷脐,2日换1次。
2.温带散(《中药外治疗法》)
主治:虚寒带下。
处方:官桂、附子、干姜、苍术、半夏、灶心土、陈壁土、贯仲、鸡冠花各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令病者系缚于脐腹部。
3.化湿止带饼(《敷脐妙法治百病》)
主治:脾虚湿热,量多色黄。
处方:醋炒白鸡冠花3g,土炒白术3g,茯苓3g,红花3g,荷叶炭3g,陈壁土30g,黄柏3g,虎杖3g,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陈壁土放入锅内炒成褐色,次将余7种药物碾成细末,再把药末放入炒过的壁土中同炒片刻,旋以白酒适量倒入烹之,待半干时取出,捏成1个药饼备用。用时把药饼烘热,热敷于患者神阙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通常5~7日可愈。
4.盆腔炎泥敷法(《中华自然疗法》)
主治:慢性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
处方:当归、川芎、桃仁、小茴香、红花、桂枝、白芍、败酱草、香附各20g,乌药、山慈菇各30g,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40g,制乳香、制没药各15g。
用法:水煎取液,调成药物泥,脐腹部湿敷。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5.补虚止带熨(《中华脐疗大成》)
主治:脾肾阳虚,带下量多。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甘草3g,炮姜9g,炮附子9g,补骨脂1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米醋适量炒热,装布袋内敷于肚脐,冷后再炒,再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6.白带膏丸(《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脾肾阳虚,带下量多。
处方:取硫黄18g,母丁香15g,麝香3g,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以独头蒜2枚(去皮)与上药末混合,捣融如膏,制丸如黑豆大,外以朱砂3g(研细)为衣。再将川椒50g,韭菜子、附片、肉桂、蛇床子各20g,独头蒜g,放入mL芝麻油内,入锅加热,将药炸枯,过滤去渣,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徐徐加入广丹g。搅拌收膏、备用。贴敷时将熬制的黑膏适量,摊于6~8cm2牛皮纸上,再取药丸1粒,研末后放膏药中间,贴敷于曲骨、关元、神阙穴,3日换药1次。
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湿热带下选黄柏苦寒清热,除下焦湿热为主药;配虎杖助其清热利湿之功。脾虚多选党参、白术、甘草、芡实等益气健脾固冲任而止带;肾虚带下选官桂、附子、干姜等,湿盛者选车前子利湿浊止带下,鸡冠花、灶心土、炒红花等收敛固涩而止带。
真实报道,医院全面停止门诊输液,明年年底执行到位。我们也应该拒绝抗生素,平时利用养生调理身体,习大大太给力了,终于解决了国民的第一大问题乱用抗生素。省卫计委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明年7月1日起,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明年底前,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滥用抗生素不仅诱发细菌耐药,还会损害人体器官,例如影响肝、肾脏功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同时还会导致二重感染,“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感染。”
根据新规定,营业执照到期以后,新办的直接规定禁止输液,输液等于违法,医生朋友,摆在你们面前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了,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倡导中医外治贴敷绿色疗法、特色中医妇科、连锁国医馆帮你走出困境!
回文章顶部,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