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披露,她由于携带乳腺癌1号基因(BRCA1),已经接受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以降低罹癌风险。
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一下,“乳腺癌基因”到底是什么东西!
1
性感女性安吉丽娜·朱莉做了乳腺切除手术
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我的医疗选择”一文,她表示自己已经接受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以降低罹癌风险。而之所以进行这项手术,是因为她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恐较高。
据朱莉介绍,自己的母亲曾经与癌症作斗争了近十年,于56岁时去世。由于妈妈给她遗传了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要比较高,分别是87%和50%。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因此恐惧失去妈妈,她决定采取主动,用专业的医学治疗降低患病风险,先从几率最高的乳腺癌开始。朱莉介绍说,手术保留了乳头,伤口也很小,并进行了一些填充。
2
切除乳腺≠切除乳房
切除乳腺?难道朱莉要变没有乳房的女人了?解决这个疑问首先要明白乳房的构成。
乳房的构成成分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乳腺是乳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非全部
乳腺是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能在催乳素作用下分泌乳汁的腺体。乳腺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
乳房剖面图
除了乳腺,乳房还包括: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乳腺癌手术≠乳腺切除术
乳腺癌手术是女性的噩梦,目前国内主流的治疗办法是经典根治术,即切除全乳及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及肌间淋巴结、腋下全部脂肪及淋巴组织,此术式在国内应用仍较为普遍,其优点是能较彻底地清扫局部癌肿组织及有癌转移的腋下淋巴结,基本达到局部治愈的目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
目前国内主流的乳腺癌治疗办法是经典根治术
上图就是女性们最害怕的乳房切除术,然而乳腺切除术则与其完全不同——手术是在乳腺的内外侧,从胸前至外阴部做长椭圆形切口。乳腺外侧切口以及乳腺组织边缘为界,内侧切口以腹中线为界。将乳腺与胸肌及其筋膜剥离,而不去除乳房的其他组织。
乳腺切除术是剥离乳房中的乳腺组织
乳腺切除后还能哺乳吗?
NO!乳腺是乳房中分泌乳汁的腺体,切除后将不会泌乳。
乳腺切除后乳房会下垂吗?
NO!起起撑的和固定乳房的作用的是结缔组织,它们是连接胸部浅筋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并不属于乳腺组织哦!但是切除乳腺后,原有的位置需要进行填充,才能保持乳房的饱满(朱莉的手术就加了填充物)
朱莉所做的乳腺切除术,其实是利用手术剥离乳房中的乳腺组织,并加入一定填充物保持乳房原有的形状,放心!你迷恋的美胸它们还在!
安吉丽娜茱莉素有“好莱坞性感女神”之美称,被称为“电影史上最性感的女明星”。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3
乳腺癌基因?这个东东还真的有!
朱莉《纽约时报》撰文
朱莉在《纽约时报》发表的《MyMedicalChoice(我的医疗决定)》中提到一种名为“BRCA1”的基因,它就是臭名昭著的“乳腺癌1号基因”!
年,研究者发现了乳腺癌1号基因(BRCA1),这是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抑制基因。拥有这个基因的家族倾向于具有高乳腺癌发生率,BRCA1(breastcancesusceptibilitygene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差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BRCA1与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密切相关,其基因突变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给子代。研究发现,40%-45%的遗传性乳腺癌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而在乳腺癌和卵巢癌都高发的家族中80%的患者BRCA1基因发生突变有关。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人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显著增加,到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预测累积风险可达到大约50%-80%,同时容易早年发病。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概率明显增高,预后较差。
4
离开概率谈病情就是耍流氓!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3分钟世界上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而在我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平均每一千名女性当中,就有一名乳腺癌患者。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增长率急剧上升,城市乳腺癌更是以每年7.5%的速度上升,死亡率则平均每年上升6.9%。
做乳房切除术后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基因携带者一定会得乳腺癌吗?
拥有乳腺癌基因的人并不一定都会得乳腺癌,这里必须强调,拥有这种基因会有较高的乳腺癌发生率,40%-45%的遗传性乳腺癌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人一生中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显著增加,到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预测累积风险可达到大约50%-80%。但注意!这里说的是概率!离开概率谈病情就是耍流氓!
没有乳腺癌基因就不会得乳腺癌吗?
千万别放松警惕,乳腺癌与许多因素有关。基因排除也只是消除了今后罹患乳腺癌的高风险,却并不能保证她今后%就不会得乳腺癌或者其他癌症。
英国每年有个乳腺癌患者,其中只有5~10%是由基因突变或者缺陷引起的。也就是说,9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并没有携带致病基因,而是其他因素导致。一般来说,诱发癌症的因素复杂多样,基因突变、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环境污染、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5
我们该如何爱护你—我们的乳房
手工检查
这个又包括乳房自检和医生检。乳房自检是最便捷的一种检查方法,可是大多数人因为没受过专业的手感训练,常常收获不大。这时可以求助于乳腺专科医生,他们会全面地检查乳房各个角落,还会检查有没有可疑增大的淋巴结。
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宝典建议:20-40岁之间的患者,没有什么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患者;之前接受过胸壁放射治疗;曾经有肿块,虽为良性,但是有异常细胞活跃;高龄等,有其中大于等于一项的;)如果没啥症状同时自检也摸不到什么肿块,到医院向医生求助的频率只需每1-3年1次就行了,当然定期的自检永远是推荐的,还有谁比自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呢。
钼靶检查,也叫乳腺X片检查
它是利用X线来检查乳腺组织。它通常有两个视角,一个是把单个乳房上下挤压拍摄一个头脚位(也就是正面照),还有一个则是将乳房内外挤压拍摄一个侧位。这个检查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早期发现可疑的问题,能及时处理。
乳腺癌钼靶检查
NCCN宝典说:如果是没有危险因素的大于40岁的患者,体检摸不到肿块的,推荐1年1次钼靶检查,1年1次医生手检,和永远推荐的乳房自检。
不过这里又要补充,钼靶检查虽被老美看重,但是因为中国女性的体型精致,乳房往往小而致密,钼靶检查有时分不太清正常的乳腺组织与肿块,于是参考价值就略下降。另外钼靶检查1年最好不要超过2次。
B超检查
这是非常受中国乳腺专家喜爱的检查,无创伤且可反复多次检查,价格低,对于致密的乳房检查结果特别具有参考性。它可以辨别“实性”还是“囊性”,一般实性且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的肿块恶性可能较大。虽然目前这项检查没有被老美的NCCN指南强烈推荐,在中国仍然受到普遍的欢迎。
乳房磁共振检查
这个耗价较大的检查使用不当就会被看成“杀鸡用牛刀”。它有非常好的敏感性,但是有时会过于敏感性,明明不是恶性肿瘤的也被揪出来批判,容易人心惶惶。通常没有危险因素,只是想要体检的患者不考虑做这项检查。
NCCN宝典建议,年龄大于25岁的高危人群,可以一年一次磁共振检查,辅助钼靶、体检等更好地了解乳房现状。
穿刺活检
通过上面的检查发现了可疑的肿块,后续还有许多有创性的检查,最确切的当然就是肿块的穿刺了,通常可以通过B超、钼靶或者磁共振来引导帮助定位。
6
乳腺癌早期症状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她们的生命因乳腺癌而蒙上阴影
肿块
肿块为95%乳腺癌病人的初发症状。大多单发,少见多发,形态偏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一般较硬。个别如髓样癌质地较软,境界较清。
皮肤改变
常见为浅表静脉怒张,酒窝征和桔皮样皮肤。炎性乳腺癌病人胸部皮肤可大片颜色变暗,呈硬结、增厚,杂以癌性斑块和溃疡呈铠甲状胸壁。晚期可向浅表溃破,形成溃疡或菜花状新生物。
乳头乳晕改变
乳房中央区乳腺癌,大导管受侵犯可致乳头扁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晕下,导致乳晕变形。
乳头溢液
乳腺癌伴溢液占乳癌总数的1.3%~7%,且多见于管内癌、乳头状癌。血性溢液多见,次为浆液性、浆血性、水样等也有。以溢液为唯一症状乳癌,极少见,且大多为早期管内癌、乳头状癌,溢液乳腺癌多数先发现肿块后伴有溢液。
疼痛
早期出现的为无痛性肿块。乳癌合并囊性增生病时,可有胀痛、钝痛。晚期疼痛常提示肿瘤直接侵犯神经。
淋巴结肿大
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需排除上肢、肩背、胸部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检查可助确诊。
7
乳房健康与文胸的穿戴息息相关
其实,乳房的健康与文胸的穿戴息息相关,女性朋友们每天都要穿内衣,可你知道钢圈内衣会加剧乳房问题的恶化吗?
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续,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高发的癌症种类之一,每8位女性之中就有一位乳腺癌患者,然而许多成年女性并不能做到定期检查自己的胸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