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传统回归免费订阅
古时,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推崇贵师重傅之风,世代相传。
“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作为神州中土的智慧和美德,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古时,把师并在“天、地、君、亲、师”的五尊之中,象征着师者拥有崇高的位置。“尊师重道”作为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不过早在七千多年前,从黄帝尊拜广成子为师开始,神州打开了尊师重道的大门,为华夏文明奠下了厚厚的沃土。
笃诚谦恭求真始要《史记》中记载的五帝之首——黄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坐标。中国历代王朝多为黄帝设庙祭陵,象征皇权的一统与合法。黄帝不仅擅长医道,著有《黄帝内经》影响至今,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明君。黄帝治国的彪炳功勋和他尊师重道息息相关。
史上记载,黄帝拜广成子为师,第一次被拒绝,第二次才收他为徒。广成子在崆峒山上修道,道行颇为高深。黄帝想请教广成子学习治国、修身、养性之道。黄帝带着很多臣子和礼物,来到崆峒山上。广成子数落他说:“治理天下,没见积云就想下雨,没到秋天就想硕果,哪里能谈至道?”说完就随仙鹤凌空,隐入云端。黄帝怅然若失。
黄帝回来后,面壁思过三个月,不断省思自身的不足。于是他再次决定上山拜师。这次,黄帝没有架子没有排场。只身一人,向崆峒走去。半途他遇到一位长者,黄帝向他问路。长者说:“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黄帝再三思索长者所说话的意义,于是决定匍匐前进,就这样黄帝爬到广成子的面前。广成子看到黄帝为了求道,放下了帝王之尊,甘愿吃苦,就向他传授正道。
黄帝几经反思,再去拜师的时候,是爬著进山。此时他明白了,要想修道,就要心意笃诚,谦恭之念才是求真的开始。黄帝回来后,在荆山的昆台上修道,根据其师之道,成为明君和名医,造福社稷。后来,黄帝在荆山之下铸造宝鼎,鼎成之日,黄帝坐龙飞升。李白写诗《飞龙引》赞道:“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黄帝第一次拜师,受到广成子的数落,黄帝不明白广成子的用意。其实,对于真正有道的师,贫穷富贵都不重要。关键在于那颗心,广成子希望黄帝能在心中重视他的“道”。黄帝几经反思,再去拜师的时候,是爬著进山。此时他明白了,要想修道,就要心意笃诚,谦恭之念才是求真的开始。
贵师重傅国之将兴昔日,子牙渭水垂钓,他对樵夫说:“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是钓锦鳞,只为钓王侯。”樵夫戏言:“看你那嘴脸,不像王侯,倒像个活猴”。子牙惟笑,心守青云德路,手拨阴翳腾霄,自有逍遥,凡人可知?
纣王荒淫酒色,远贤近佞,残虐生民,导致诸侯变乱,生灵涂炭。周文王昼夜思维,不安枕席,几尽废寝忘食。文王夜梦飞熊,得知上天垂像,特赐大贤辅政西岐,于是率领众臣访贤聘士。文王一行,沿路听到处处清韵奇歌,寻至草舍,却不见高贤。因不见贤士,文王想到:昔日上古时期,神农拜长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成汤拜伊尹,都是沐裕斋戒,选定吉日后迎聘,这才是尊师贵道之礼。
于是夜晚回到西岐后,文王传旨令百官不必回府,都在王宫斋宿三日,选定吉期同去聘请子牙。三日过后,城衙氤氲香满道,郭外瑞彩结成祥,聘师仪仗出行,戈戟锵锵,笙簧拂道。为使西岐百姓安享升平,文王和众臣同去渭水溪边,聘请子牙为师,辅政社稷。真可谓:“渭水溪头一钓竿,鬓霜皎皎白于纨;胸横星斗冲霄汉,气吐虹霓扫日寒。”子牙不打弯钩,不在曲中垂钓的内境,自然钓得王侯将相,辅政一朝。
文王为拜子牙为师,同群臣斋戒三日,选了吉日前去迎聘,文王的尊师重道,为西岐的兴盛奠下八百年的厚厚基土。
周文王拜访在渭水边隐居垂钓的姜太公,邀请他入朝辅政。古人讲:“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傅:指教导、辅佐帝王、王子的老师);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快,指放纵恣意),人有快则法度坏。”国家将要兴旺,一定贵师重傅;国家衰亡时,则必贱师轻傅。古代的“师”与“傅”多由高德之士,饱读圣贤之道的贤者担任,具有极高的地位。如果,“师”、”傅”受到轻贱,那么臣民就可以了解到,当朝言路一定阻塞,政治一定昏聩不明。所以古时看一个王朝兴衰,以“尊师重道”也能衡量当前国运的走向。
神勇之源感念师恩宋朝的抗金英雄岳飞,自幼丧父,加上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笔墨纸砚,就以树枝为笔,常在私塾窗外听课。私塾老师周侗是个文武全才之人,他很喜欢岳飞的勤恳。于是教他习文,讲解立身处世、安民保国之道;教他习武,学习刀枪剑戟、骑马射箭、行军布阵,并把一生探索出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岳飞。岳飞在他的指导下,箭术武艺修习的极其精湛,尤其箭术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岳飞勤学苦练谨遵师教,成为当时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军事奇才。岳飞带兵神勇收复失地,屡建奇功。当时在金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领兵所向披靡,令金兵闻风丧胆。宋高宗赵构当时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做成锦旗赐给岳飞,任命他为神武后军都统制。
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安葬他。并在初一、十五,无论行军打仗,还是驻守军营他都会祭拜恩师,每次先背《孙子兵法》,然后拿起周侗赠送的“神臂弓”,连射三枝箭,以此告慰故去的先师,他没有荒废文武,没有忘记他的教诲。岳飞驰骋沙场征战无数,他的精忠和神勇,或许就是来自师恩无限赐予的那股长泓。
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安葬他。图为岳飞。自古以来:“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因为有师在,才能助人成就大器。古时对“大器”的理解是:“所谓大道之行无尽,大器之用无穷。故大器者,厚载万物,有所用也;兼纳百川,有所容也;为绳墨校,有所正也。”大道之行没有止境,大器之用也无穷尽。所以成大器之人,其厚德能载万物;其度量能容纳百川;其嘉言嘉行犹如绳墨,规化一方。
《易》中亦云:“器有大焉,高天厚地。唯其能容,容而不盈,故见其大。”大器者,志高心厚,能容大众,却又戒盈虚怀若谷。在助成大器的众多因素中,其首要就是尊师重道。因此古时,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推崇贵师重傅之风,世代相传。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