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实体店人去楼空,步行街上贴着“出租”二字的店面与日俱增;短视频卖货、直播卖货蜂拥而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爆点;社区团购成了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尝试着新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企业来说,怎么在新形势下活下来,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了。
在《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里,作者李善友这么阐述疫情后的挑战:我们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分崩离析——这块土地正是原有的生存根基。企业想要生存下来,要不就加固地基,要不就找到新的地基。但李善友认为,分崩离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我们可以逐步找到一条正确但艰难的路——这条路就是“创新式生存”。
李善友是谁?他是混沌大学创始人,自他从教开始,只做一件事——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为什么会写创新?不仅因为创新本就是持续生存的动力,更是因为混沌一贯以来的使命:让创新助力每一个人,让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
在《第二创新曲线》这本书里,李善友拆解各大企业在“创新”上的各种做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似乎很遥远的“创新”二字拉到我们眼前——从找到创新点,击穿“破局点”到改变组织心智,找到最具优势元素以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开启新未来,李善友将创新变成一件可落地执行的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创新式生存的思路。
创新离我们可以有多近?如构建主义理论所言:“接枝如接枝”,每个人学习新知识都是基于自己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的,创新也是如此,它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它是基于原有的经验、事实而不断衍生出来的。这正是李善友在《第二创新曲线》里说的:创新不等于创造发明,重新组合也是创新。
一、创新不一定要创造,重新组合也是创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上随处可见茶饮的广告,奶茶、水果茶、果汁……每出一款新的茶饮,都能卷起一阵抢购风暴。如果我们仔细拆解每一款新茶饮,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新”都是在“旧”的基础上组合而来。
新式奶茶类=茶+奶
奶盖茶=茶+奶
果汁=水果
水果=茶+水果
……
不难发现,所有的新式茶饮其实都是在“茶”、“奶”、“水果”的基础上进行变换的,而这正是创新的第一步——将事物拆解到最基础、最简单的组成,再以新形态将它们重新组合成新产品。这也就是李善友在《第二创新曲线》中说的:“创新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把基本要素拆解至最小单元,再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李善友将这个过程称为“组合创新”。
那该如何拆解,又该如何组合呢?
1、刻意练习拆解,直至能拆解出可独立的基本模块
2、根据各模块所代表的的不同要素重新进行组合
3、组合创新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并不断尝试
李善友在书里特别提醒,在重新组合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这个角度最好是自己占据较大优势而市场又相对薄弱的地方。茶饮拆分后,我们发现,牛奶打发后成了奶盖,牛奶进行分层处理后能成为厚乳,水果取原汁和茶汤混合后成为新式果茶,茶底变换后又成了一款新产品……这正再一次应和了以新切入点将原有要素组合后能焕发崭新生命力的观点。
将这些观点迁移到自身,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人职业成长的道路。我们每一次做职业规划,不就是将自己的个人能力、爱好进行拆分组合,再瞄准自己有优势而人才市场又有需要的职位吗?
基于已有经验的元素重组,既是创新更是对生存方式的探索。
二、围绕破局点组合要素创新,让增长成为自发动力
年初和朋友聊天,他说公司内部有直播卖货的计划,他挺想去这个新团队的——无论是从运营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当下风口的角度考虑,这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最后他还是没有去新团队——当时他分管的线上品牌流量很好,虽然是传统的网购模式,但效益也还不错。但现在再回头去看当时的选择,他早就后悔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说过这么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他特意解释到,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创业成功的本质在于找到风口,顺势而为。那我们可以抓住“风口”做什么呢?
美国著名企业家安迪·格鲁夫曾提出战略转折点的概念。在战略转折点曲线上,我们发现,在曲线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最高点,最高点过后曲线开始往下走,这个最高点叫做拐点。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效益不断往上冲时,我们也要警惕周围是不是出现了某个能给产业带来十倍速变化的因素,这个因素有可能来源于内部,也有可能是外部环境,它的出现意味着原有曲线将发生变化——“破局点”出现了,而这个破局点常常与“风口”息息相关。
《第二曲线创新》里,李善友告诉我们,当我们迎着风口,集中精力和资源投入破局点进行组合创新时,转折点曲线开始发生变化——曲线又一次高高扬起。新的组合创新不但改变了原有业绩开始下滑的现象,还带动企业产生自发增长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但假如我们无视破局点,那业绩自然也就开始滑向低谷。
朋友的遗憾就是如此:当时公司已经捕捉到市场的变化,短视频平台用户注册量每日呈直线上涨趋势,直播带货吸引的流量也与日俱增,但他没有循着风口,抓住机会转换赛道改变职业道路,于是现在也只能追悔莫及。
三、组合错位,创新的第一法则
当牛奶和茶这个组合扫荡市场的时候,水果茶悄然兴起;而当水果和茶这个组合逐渐占有市场份额的时候,柠檬与茶的组合异军突起……每一次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重组,带来的都是市场份额的新一轮改变。在书里,李善友告诉我们,在创业时,我们既然无法与已经占据了主流价值网的各大巨头企业竞争,那何不尝试错位竞争呢?
“错位竞争的实质,就是要求企业找到一个相对独立的立足点,从而避开同类型企业竞争的风口浪尖,树立自身独特的用户吸引力。”
与其以匹夫之勇进入生存空间已被严重挤压的、难以开展差异化竞争的成熟市场,潜在风险虽然较高,但市场份额足够大、竞争风险低、成功几率更大的新兴价值网也许更值得考虑。
年,当网购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且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开店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时,朋友没有选择早已解决了供货、出货、配送等问题的淘宝、拼多多,他做起了跨境电商,主攻东南亚市场。当时,很多人对Lazada、Shopee这两个平台还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试水——一方面是跨境供货问题,另一方面则考虑到当地配送问题。
潜在风险大不大?当然大,真金白银买来的产品产品就在仓库里堆着,不成功钱就打水漂。成功几率高不高?也很高。当时这两个平台上的竞争力度较小,朋友在3个月里雇佣了5名当地员工协助出货。错位竞争除了带来预期之外的收益外,另一个好处是哪怕后来这两个平台进驻的商家越来越多,朋友也早已牢牢把握住了头部地位。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调查发现,创新企业开创新价值网,进入新兴市场,成功率会比进入主流价值网高5倍以上,收入规模是主流价值网的18倍左右。
那如何利用错位方式进入新兴市场呢?
《第二曲线创新》里,作者李善友说,在技术和市场两大要素上,创新企业的组合方式与在位企业的组合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即是错位。利用错位进入新兴价值网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像是无可奈何之举,但随着新兴价值网的不断开发和拓展,成长机会必将越来越大,越早进入所能占据的市场份额必然越大,成功几率自然也就更大了。
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曾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句话在今日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时代带来的不仅是资讯的瞬息万变,更是对我们原有的传统的理念发出巨大的挑战。在李善友的《第二曲线创新》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企业保持活力的创新方法,更能找到个人利用创新思维保持竞争力的方法,正如他在前言所说“人人都是创造者”,而通过该书,我们也不难发现,要做一个创造者显然可以成为一件人人可为的小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jj/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