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剪断脐带那一刻起,那个地方就有了一个新名字:肚脐眼。这个无关痛痒的神秘“小洞”,令不少人心生疑窦。
从小你妈妈就告诉你“不能抠肚脐眼,不然会闹肚子”,那肚脐眼与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
肚脐眼是神阙穴所在肚脐,是“神阙穴”所在。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常被养生家誉为保健养生之“要塞”。
《厘正按摩术》中说:“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
神阙,又名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系连胞宫,而任脉与督脉,冲脉皆起于胞宫,同出于会阴,为一源三歧,具有总领诸气血的作用。神阙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管理人体诸经百脉,因此脐与诸经百脉相通。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有从阴以补阳之功,且该穴联系命门,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会元针灸学》对神阙穴进行了深刻的描述:“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天枢、肓俞,上有水分、下脘,下有阴交、气海,脐居其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
父母相交成胎时,先天脐带如一莲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开的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传,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名曰神阙。”
神阙是任脉的要穴,任脉总领人一身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肾脏,所以神阙为经气的汇海,乃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
古人向来很看重肚脐,素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之说。肚脐内通五脏六腑,外为风寒六淫之门户,它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
由此可见,肚脐在人体是非常重要。
所以,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艾灸肚脐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肚脐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施灸部位呈现温热舒适感时,固定不动,连续灸20—30分钟,初灸可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不论何种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气矣。
灸此穴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日常施灸也可以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借肚脐眼可以治病治疗风寒感冒:白芥子3克碎成细末,将药粉放入脐内,暖水袋隔布外熨脐部,取汗出。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治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治呃逆: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治脾胃虚寒型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不过,空腹或餐后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从肚脐眼的形状看健康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海蛇形:可能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注意。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圆形:肚脐若为正圆形,女性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可能就会向外突出。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患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可能会向内凹陷。
小编提示: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w/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