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组合产品介绍| 组合产品发展| 组合产品优势| 组合产品市场| 组合产品前景| 组合产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组合产品 >> 组合产品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华与华兄弟卖符号和词语二十年

来源:组合产品 时间:2023-3-28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销售。

文丨沈方伟

采访丨沈方伟宋玮

编辑丨钱杨

华与华的方法是,不要解释

通过20年的努力,创意咨询公司华与华生产的消费符号占据了中国的每一条街道。创始人华与华兄弟自豪于他们的设计遍布中国任何一个超市、药店、书店、小卖部、大商场,线上与线下。

华与华拥有知名度相当高的中国品牌客户。中国餐饮行业至今有6大品牌门店数超过万店,除了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剩下以集团品牌经营的四家,蜜雪冰城、华莱士、正新鸡排、绝味鸭脖,都使用了华与华的服务。华与华目前服务的客户门店数量超过家,累计服务的客户门店超过10万家。

那些看起来简单直白、缺乏设计感的标志,或者低幼儿歌风格的推广曲,顺口溜似的押韵口号,由他们的创意“流水线”高效制造出来,被他们称为“超级符号”“超级口号”。

“华与华的方法是,不要解释。”他们说。那些符号确实一目了然。

蜜雪冰城是华与华公司最新的一张名片。为这家销售冰激凌与茶饮的连锁店,他们设计的符号包括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雪人形象,以及一首直白欢快的主题歌曲;为餐饮品牌老娘舅,华与华设计的符号是把一个“舅”字放在一个粗线条勾勒的碗中;为连锁酒店汉庭,他们设计了“爱干净、住汉庭”的口号;对华莱士,那个口号非常押韵:“炸鸡配汉堡,华莱士吃好”;为西贝,他们设计了品牌口号“I?莜”和红白格子的餐桌布;为厨邦酱油,设计了绿白格子的餐桌布。更早之前,他们为“田七”牙膏设计了“拍照大声喊田七”的口号,他们认为这是难以复制的天才式的创意,因为“效果实在太好了”。

华与华的创始人是华杉、华楠兄弟,他们年创办了这家公司。今天,他们雇佣了名员工,人效是行业平均三倍以上。华杉对此非常自豪,“同行要做到这个营收,需要多用六百人,每年增加一亿元的人力成本。”

华与华一套方法贯穿使用二十年。他们在入行10年后,把自己的方法总结、提炼为“超级符号”,出了一系列的书阐释和推广这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为品牌设计一个强大的符号系统。这符号是大众极其熟悉的,能立刻吸引人的注意、让人想买。

华楠曾说,消费者有两个特点:一是茫然,二是健忘。这是他们的理论认知前提。

华与华的设计原则被归纳为“大、亮、多”,这是这些品牌的外观都非常相似的原因。设计思路非常实用主义:logo要足够大、颜色和灯光要足够亮,此外还要“多”,图像反复出现,音乐循环播放。

普遍的疑问在于,为什么仅仅靠发明一些顺口溜、一些如此简单直白的标识,客户就能接踵而至?有同行评论他们不尊重设计本身,只会“加大加粗”,也不尊重消费者,只会用符号刺激他们;批评华与华粗鄙、丑陋的设计让中国的商业街道更丑了。

华与华兄弟不在乎、也不为这些声音左右。华杉说,“中国没有人比我更懂平面设计”,“二十年前我的设计就已经超出今天所有的中国人了”。他不觉得有必要和谁讨论审美的问题,“有审美能力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非要回答,他认为奔驰的logo不够美,线条太细,人们认为它美,仅仅因为它是已经成功的产品。

“成功的就觉得美,来历不明的就说没档次。”他嗤之以鼻。

华楠承认二十年来华与华的作品没有任何变化,“玩的都是同一招”。看到蜜雪冰城的设计出炉时他甚至笑了出来。

“屡试不爽,我很自豪。”他说。

未来,他们还会坚持这个方法,他们也说服客户相信他们,把华与华设计的符号——用他们标志的情绪化说法——“用上一百年”。

实用主义对华与华是很高的褒奖

华与华的两位创始人华杉和华楠是亲兄弟,长得不算太像,年纪差三岁。兄弟和睦,性格互补,上一次冲突还是十来岁的时候,弟弟拿树枝差点戳瞎哥哥的眼球。

两人风格也很不一样,华杉说话风格直白专横,情绪强烈;华楠更内敛平和,有不错的幽默感。哥哥评价弟弟比自己“更天才一点”。弟弟评价哥哥“顾盼自雄”,自我认知很高。

哥哥是老板,说一不二,按照直觉和常识工作,弟弟是“创意天才”,很多早期创意都是出自华楠,他还负责把他们的方法总结成日后的理论体系“超级符号”。之后16年里,他又把华与华方法复制到出版业,创立的读客文化如今是中国知名的民营出版公司。

华与华兄弟,左为华楠,右为华杉

华杉与华楠出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贵州遵义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数学老师,母亲是英语老师。华杉将他们后来的成功归结为,父母让他们兄弟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华杉今年51岁,华楠48岁,为华与华与世界接轨做准备,兄弟俩都开始学习英语。一位华与华员工说,华杉的办公室里都是书,它们不是装饰,华杉总是在看,总是在写。华楠更少展示勤奋,工作之外,他玩摩托、喝酒、还写诗。两人读书偏好差别很大,哥哥读《孙子兵法》《王阳明心学》……弟弟说自己读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波德莱尔,他还通过读客出了一本诗集。

兄弟俩有强烈成功的欲望,对这种欲望他们并不掩饰。对一般人而言,成功包含很多层次,但对这兄弟俩指的是挣钱。他们认为设计的终极目标是销售。

华杉说自己进入广告行业的动力是买劳斯莱斯。一位朋友跟他说,英国女王只有一辆劳斯莱斯,而“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有两辆。在行业立足后,华杉让自己拥有了一辆劳斯莱斯。他觉得自己不会比奥格威做得差。

华楠入行的原因也很简单,跟着哥哥有钱赚。6年,他离开华与华做出版,对内宣扬,“卖书和卖牙膏是一回事”。出一本书的收益相当于其他出版社出三十本书。他对员工谈论未来,“我们很快就会每年卖出一亿册。”

即使在已经相当商业化的出版界,读客做书、卖书的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一位出版社的同行形容,同样是摆在书店的货架上,其他出版社的书就是静静地摆在那里,“读客的书好像自己会吆喝。”

效率是华与华兄弟在意的事情,实用主义是他们的风格。其他都是次之、不成问题的问题。所以很难与华与华兄弟真正讨论诸如审美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是会落到“效率”上——美不美的问题对华与华来说总是管不管用、挣不挣钱的实际问题。

被问到如何评价小米公司花万元请原研哉重新设计logo。“两年两百万,”他很快地算了一下账,“原研哉赔死了”。

什么是好的设计?华杉说,解决问题、提高销量的设计就是好设计。

如果反过来,让华与华兄弟问设计师一个问题,他们会问:你是希望你设计的产品出现在货架上还是出现在《设计年鉴》上?或者更直白点,你想搞艺术还是卖东西?

对华与华来说,答案总是后者。华与华要商品上货架、要卖出去,客户公司生存下来。

跟随华杉22年,从员工做到合伙人的肖征说,外界评价华与华“实用主义”,是“很高的褒奖”,他说,“这说明客户给华与华钱,华与华给对方带来价值了。大家不这么评价同行,说明同行做得失败。”

华杉还定下来不少规矩,看似高傲,实则也是出于效率考量。华与华并不主动招揽客户,拒绝比稿,只等客户找上门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当有意向客户找上门来,提出想要见华杉,员工会告知对方,“华杉的时间只属于已经付款的客户,只对他们负有义务“。想要见到华杉,必须先签约付费,每年六百万起,不然只能由公司合伙人接待。

一位在华与华待过多年的员工说,这是来自一位“大师”的教导。“大师”建议华杉:要“悦近来远”,服务好眼前的客户,远处的自然会找过来。

这个原则后来直白地写进了华与华的业务原则里,“给钱就干,不给钱不干,什么时候给钱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开始拖欠什么时候停止干”。

华杉说,曾经有多位千亿、上万亿市值的公司CEO想邀请他见面聊,希望华与华参与投标比稿,他都拒绝了。

“如果苹果公司想请你们设计,约你见面聊聊,你也会拒绝吗?”

“你付钱、签合同,我马上就来。”他脱口而出。

“超级符号”的诞生

当有机会进入广告创意行业,虽然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华杉很快就发现自己可以干这行。当读完奥格威的广告学经典《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后,他确信自己能比奥格威干得更好。

华杉大学学的是内燃机专业,华楠是学的酒店管理。华杉很快发现自己不擅长与机器打交道,每次组装发动机,完成后都多出来几个零件。他卖过人参,几周才赚三百块钱;卖过煤炭、推销过切割金刚石的钴粉,都不成功。

日后在华与华反复提及的“超级符号”,在早年还只是一些粗糙的联想。华杉初入广告业时曾有机会为广东陆丰一家工业园设计logo。他从墙上的中国地图得到了灵感;广东省地图像一把竖起来琵琶,陆丰这个地方就位于琵琶的响板中央。他立刻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

提案会上,他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象征归国华侨来到陆丰,奏响改革开放乐章,台下的县长和老板们掌声热烈。多年后华杉回忆起这段经历依然很兴奋,“第一次有人花10万块请我,愿意为我买单。”

这次成功的提案会给他的启发是具象的“符号”是很好的沟通媒介,不需要沟通成本。华杉真正的第一个超级符号是在华与华成立之前,年,华杉任深圳力创广告总经理,为香港一家人参公司的产品“喜悦洋参”做设计。那时人参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对方广告投放预算不足,销量只有第一名的六分之一。

华杉设计了一个印第安酋长的形象。因为了解到洋参最早由印第安人种植。他把那个虚构的形象命名“喜悦酋长”,作为美国洋参专家,代表“%纯正美国西洋参”。重新包装后,产品销量明显提升了。这被他视作华与华的第一个“超级符号”。

华杉曾经师从广告人王志纲,在办华与华前结识了当时的药品代理之王于晓声——对方掌握着几十家大型药厂的广告投放资源的大代理商,华杉曾经帮他介绍生意,没有收取提成,双方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年,华杉正式创办华与华之后,公司在于晓声帮助下先后接到了三精制药、葵花药业、田七牙膏的合作。“拍照大声喊田七”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年之后,中国监管部门允许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行业每年花费数百亿元投放广告,华与华的广告创意借由电视荧幕,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内部分工上,华杉负责公司战略,华楠负责广告创意。“田七牙膏”是他们最好的创意案例之一。那是4年,本来濒临倒闭的田七牙膏卖出4亿支。

华楠信奉一种朴素的工作方法,“如果你想不出创意,就盯着客户的产品一直看。”合伙人肖征曾经早上五点到办公室,发现华楠没有下班,在办公室坐了一夜,一直盯着田七牙膏的包装看。他的创意多数来自这个方法。

华与华为汉庭酒店设计了“爱干净,住汉庭”的品牌口号,帮助汉庭制定了新的清洁标准和清洁步骤,强调汉庭在经济型快捷酒店中更重视卫生。

一位资深的品牌传播研究者说,她觉得华与华的方法“大道至简”。“你让我给汉庭想一个,我想不出比‘爱干净、住汉庭’更好的,看上去确实很简单,但是非常有用,一针见血。”

9年前后,华杉一年要飞行一百多趟,患上了焦虑症。华楠也在长期的创作中感到枯竭。他们决定改变工作方法。年,他们开始打造“创意流水线”、开启合伙人制度,挑选了最适合的人接替他们,两人只需在“流水线”末端把关。

随着年药品企业的投放减少,华与华的客户也逐渐转向餐饮、百货、日化等领域。华与华的道路更宽广了。华杉在其位于上海环球港的办公室里对《晚点LatePost》记者说,“我们客户里百分之百都是民营企业,老板说了算的公司。只要中国还有民营企业,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发财。”

华与华的员工是蓝领,不是白领

虽然是一家创意营销公司,从华与华成立第一天起,就禁止员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生产创意。

一位华与华员工总结这家公司的风格说,“我们不鼓励新创意,更多鼓励归纳和总结”。

华杉和华楠希望打造一条创意流水线,像控制一瓶汽水、一块饼干的生产一样,控制创意生产的每个环节,这样一来,他们不需要员工有什么创意,而是希望员工成为熟练的创意工人和设计工匠。在流水线的最末端,接受老板的检验。

“华与华的员工应该是蓝领,包括我,都应该是蓝领,不是白领。”华杉不介意直说。

华与华从年开始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用制造业的管理方式来做创意生产。公司内随处可见到“生产管理看板”,一块白板上记录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做什么、怎么做、预计用时、完成目标等等。下班后,员工需要在白板上填写工作进度,复盘今日工作改进之处等。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做好公司的大小事,包括扫厕所。每周一上午,华杉都会在抖音直播扫厕所。他一边用蓝色毛巾擦拭马桶、小便池,一边讲解,“很多人每天的工作都在混,要么是干无用的事情,要么是干一些错动作制造灾难,还不如花时间擦桌子。”

扫厕所的步骤也是按照丰田生产方式改进过的,每一个流程都要做到标准化。比如厕所里总共16个清扫对象,打扫一个男士小便器分三个部分,15个具体动作。

在华与华,员工们被反复灌输,“做不了销冠,写不好文案。”华杉要求,每一个项目合伙人和项目组策划、设计师都去到超市、门店当售货员卖货,寻找问题。如果一周两周找不到,就“蹲到找到问题为止”。

一个在内部被推崇的成功案例是“洽洽坚果”。项目负责人带着所有员工在一线卖场连蹲7天,每天12小时亲身售卖和观察顾客,统计一周内用户问到最多的问题,分别是:你是卖什么?里面有什么?新鲜吗?为什么那么贵?

从这些问题出发,他们研究了超市货架上的十几种坚果,发现市场上大多数坚果包装同质化、价格差别大,消费者拿起包装看不懂。

华与华新旧包装设计对比左旧右新

华与华设计方案中,首先是把品牌logo放大三倍;参考颁奖用的“绶带”,将“掌握关键保鲜技术”几个字列在上面、放大突出;在包装上对七种坚果具体介绍。重新包装后,销售额提高数倍。

华杉认为,一个企业能走到今天,总是因为做对了什么,但是往往学多了、想多了之后,把好的东西放弃掉了,开始走弯路。

华与华曾经合作过的一位客户“鲜丰水果”,是一家线下水果连锁超市。创始人对门店客流量下滑不满意。项目组在一线调研后发现,鲜丰早年获客的重要方式是推出九毛九一斤的香蕉,这吸引了一些追求低价的客人排队购买。

在规模做大了以后,创始人觉得这看起来太低端,取消了这个策略。华与华重新恢复低价引流商品之后,门店客流显著恢复。

华杉说:“很多企业都不愿意重复,重复会让他们恐慌,他们愿意为‘创新’而死。”

接受采访前一天,华杉刚刚见过一个客户,与对方公司的三个合作都没能持续推进下去,因为对方总希望华与华每年都能做出不一样的新东西。而华杉认为,一个设计确定之后,最好“一百年不要变”。

年,华与华为汉庭设计了“爱干净、住汉庭”的口号,巨幅广告牌装在了汉庭酒店楼顶。改造后的酒店当年每间夜平均提价22元。一年后,汉庭品牌部门认为口号太低端,而且汉庭已经做到了足够干净,更换了新口号“净下来,去生活”。华杉认为新口号没特点,没什么实质意义,不愿配合。双方终止了合作。

华与华也有过一些失败案例,华杉认为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的策划而失败的。他自认是一个“风险偏好非常低的人”,不拿客户的钱冒险。

失败的原因,在于广告的刺激性不够,厂商投放得不够,线下门店推广做得不好等等——但最关键的是“没有说服好老板”。

这些在今天已经不成问题了,“我们今天的说服能力比当年强了五倍。”华杉说。

在过去,公司团队提案是做一份ppt到对方公司宣讲,如今,他们会在自己的公司里做一个品牌展厅,按照设计思路装扮一新,邀请客户过来参观。就相当于以前的说服武器是ppt,现在是房产销售那样,直接做一个品牌样板房出来。为蜜雪冰城、得到设计的提案就是这么打动了其公司决策者。

华杉说服CEO们的最后一招是激将法,“让我用一次,你公司会不会死?不会死就让我用。”

他就这么说服了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和CEO脱不花。华与华为得到设计的猫头鹰形象一度让得到视觉设计师们提出辞职。罗振宇在邮件中对他的员工说——就像华杉对他本人常说的那样——要把华与华的设计“用上一百年”。

明星与粉丝

年前后,华杉曾经在战略会上要求公司合伙人们一起畅想未来:五年后华与华应该是什么样?一位合伙人上台说:五年后可口可乐、IBM、奔驰都会是华与华的客户。

华杉立刻打断了他,“如果按照你说的做,五年后华与华就该死了。”

”我们应该服务好那些主动找上门来,付钱给我们的客户,而不是要争取服务大公司,以此为荣。”他说。

一位曾经在4A公司工作的员工在加入华与华之前,曾对公司的一系列理论方法抱有怀疑,在华与华工作两年后,他觉得,4A是艺术家,公司有钱了支持艺术家创作,效果不能直接兑换成销量,可名声好听。华与华是更实用的,“就像医生和健身教练,发现问题,帮你一起改。”

华楠认为,华与华和企业家们的关系像是明星和粉丝,华与华的生意实质上是“粉丝经济”。只要客户“信”,华与华就“成”。

成立20年,服务超过个企业客户,华与华最成功的案例也许是华与华本身。包括蜜雪冰城在内,那些经他们之手的“超级符号”,最终都叠加到华与华兄弟头上,再次塑造他们个人和公司。

咨询公司往往以个人IP对外示人,华杉的自我介绍是:品牌战略家、著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在采访中,他多次说起,“我们是中国最好的,水平最高的公司。”他宣称自己是中、日、西三式管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华与华每年以三到四千万预算给自己打广告,比如航空杂志和机场广告牌。华杉用对外打广告代替了多数广告公司的市场部。北上深的机场都有标志性的华与华广告。

这些广告也是华与华风格:华杉、华楠兄弟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注视前方。搭配“华与华,战略营销品牌终身顾问,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不投标、不比稿”等广告词。十几年间没有更新,按照他们的理论,也不必更新。这两张脸是这家公司的“超级符号”。

华杉从年开始在京沪深机场航站楼内投放广告,多年不间断。广告上架后,机场曾经多次要求他修改,因为他们与周围奢侈品广告的风格差异很大。华杉拒绝修改。次年续约时,他们被机场拒绝了。

后来,他们又重新拿回最好的广告位。“这些年华与华档次影响力上去了,给了更好的位置给我,DUANG......现在我在那是一道风景线。”华杉在抖音对他的粉丝说。

西北莜面村CEO贾国龙年在飞机上看到了华杉投放的航空杂志广告,主动找上门来,和华与华合作了九年。蜜雪冰城董事长张红甫每年花在咨询、培训上的开销以千万计。在华与华打造出爆红的雪王形象后,张红甫带领蜜雪冰城管理队伍学完了华杉讲的《孙子兵法》和《论语》。他还是华杉文章的忠实读者,华杉在简书上的每篇文章他都读,读完每次都打赏五块钱。

华杉曾经请教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张海濛如何做好咨询公司,得到了四个建议:第一是有一套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是这套方法能教会别人,能复制;第三是国际化,不能只在一个国家成功;第四是创始人退出,也不影响公司发展。

在那之后,华与华兄弟开始将自己的方法和思考总结成体系,过去九年,华杉和华楠一起出版了《超级符号与超级创意》,介绍他们的理论。华杉则写了更多的书,对华与华作方方面面的拆解,《华与华超级符号案例集》、《华与华方法》、《华与华使用说明书》......还包括他对一些传统经典的解读,华杉讲透《论语》、《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王阳明《传习录》等等。

写华与华,是向员工、客户、粉丝介绍自己做生意的原则和方法。解读《孙子兵法》,因为自己对兵法研究多,“做咨询的写兵法比较合理”——企业家们总是爱把商场比作战场。解读《论语》,因为写兵法写成了“国学大师”,经典总是有读者。研究王阳明是受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影响,日本管理学中的很多理念和王阳明的理念重合。

所有书封都印上这样的自我介绍: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家经典烂熟于心......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写作,日日不断,出差出国住酒店,医院病房也不例外。

华杉承认自我介绍上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他大学之前其实只读过一本《上下五千年》,在大学之后才开始读《资治通鉴》和各类古籍。“但小时候已经对文言文很熟悉了,语文一直很好”。

不同于大多数广告公司习惯将创作过程隐于幕后,他们不介意把自己的案例复盘信息公开在网络上。这有助于降低信任成本,同时也是某种自信。华杉和华楠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竞争对手很难学会华与华方法。

一位曾在华与华工作的员工离职到一家新公司后,见证了新公司上下集体学习华与华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老板和各级部门领导都会加入新想法,每周要求执行的工作也常常不到位。“很少有人能像华杉那么坚定,想清楚一个目标之后绝不改变,连续二十年重复做一件事情。”他说。

过去几年,华杉也开始对外售卖课程。他主讲的《华与华超级符号品牌课》每次招生四十人,单人学费9万9千元。华与华内部每年复盘成功案例的百万创意大奖赛,门票一万元一张,仅限席,推广语是“现场听一天,相当于在华与华学一年”。每次票都能很快售罄。不少企业客户团购,从董事长到高管集体前来学习。华杉讲的《论语》、《资治通鉴》也被制作成音频课程,过去几年在得到付费课卖出超过30万份。

华杉告诉员工,“咨询做到最后其实是心理按摩”。一位员工曾接到过任务,客户老板很焦虑,总想华与华做出些新东西,他们调研了行业,把数据反馈给客户,告诉对方“不是你的生意不好,是大家生意都不好”,以此来缓解客户的焦虑。

每年万元的咨询费,对于一些体量不大的公司来说,相当于一年的利润,但老板们还是心甘情愿付款。华杉赞赏他们的明智,“谁离开华与华,就是谁傻!傻!傻!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咨询费续上!”

一位员工介绍,华与华“超级符号”的理论化的工作多数都出自华楠之手,但在对外营销中更突出华杉。华楠撰写了哥哥那段自我介绍,关于自己,只写了四个字“华杉的弟”。

从6年创办读客文化之后,华楠投入出版业务,很少在华与华现身。年,读客文化上市,市值高点达到亿元。华杉和华楠兄弟持有70.65%股权。上市当天,华杉将华与华在所有机场投放的广告改成了“兄弟,你先上。”他在庆功会上发言,庆幸自己有一个好弟弟,让自己致富了,他还号召在座的宾客们一定要生二胎。

“如果当年我妈没生二胎,我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时刻。”华杉感慨地说。

“像卖牙膏一样卖书”

年8月,华楠组织了一场发布会,对外发布读客的最新成果:全球第一条出版创意生产流水线。

6年,他对创意工作感到疲惫,离开了华与华。用华与华的方法,创办了这家出版公司。过去十五年,读客出版了超过1本书。

读客文化也是华与华的客户之一,华与华内部有一个小组负责为读客提供策略支持,华与华开始引入丰田生产方式后,读客也开始尝试创意标准化、流水线化。所有的出版流程都要做到可重复、可复制、标准化。一本书的版权采买、出版到销售,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被明码编号,员工按照流程编号工作。新员工经过第一天培训,第二天领到自己的编号就可以上岗工作。

如果说华与华的生意是toB,面向企业售卖成功哲学和方法。那么读客文化的生意如同toC,把每一本书都带着实用目的卖给读者。

“卖书和卖牙膏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华楠说。

创意是为了“卖”,华楠对他的员工说,“要时刻意识到货架的存在。”

读客出版的书都有鲜明的特征。每一本书的书封、书脊上都印有黑白相间的格子,书脊上都有一只熊猫——读客的“超级符号”。顾客远远就能从货架上分辨出哪些书来自读客。很多读客的封面设计都强调要放一双眼睛,“因为人的眼睛对另一双眼睛最敏感”。

和华与华一样,读客也强调“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销售”。产品的包装本质是一个信息包,一个“信息炸药包”,和其他信息包竞争,携带购买理由,炸开消费者心智,最终:让他们买。

购买理由是从创立之日起华楠最重视的工作。编辑们将一本有潜力畅销的书取名为《了不起的穷光蛋》,华楠把名字改成《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发财日记”四个字居中加粗放大。封面上印的购买理由是:向全中国三亿草根青年传授最笨发财之道。封面上还印了一个占据整个版面三分之一大小的金元宝。

华楠解释他的封面设计思路,“音量要足够大,句子要足够独特,表达方式要足够夸张”。

原书作者强烈反对这样的包装。华楠跟他说,“不按我们的设计来就不出了。”作者妥协了。这本书上市后销量超过一百万册。

现任读客新媒体部总监,加入读客13年的邢晓英觉得老板华楠看到了出版业的本质,“他是过去出版业从来没有的、能从货架倒推研发的人。”

第一次见面时,华楠告诉她,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目的都要让用户有反应。小到一条字的微博,也要讲究排列组合。要有超级词语,要有购买理由,要有故事,要有购买指令,让用户读完就能马上下单。这些见解让邢晓英觉得新鲜、震惊。

她曾在一家传统出版社担任图书编辑。过去,一本新书上市,她会邀请各家媒体的记者们为新书写书评。出版社做什么书,用什么封面,取什么标题,取决于编辑团队的趣味,销量无法保证。

她加入当时只有十几个人的读客,不久就见证了那本“发财日记”大卖。她举家从北京搬到上海,13年间从普通员工升任到新媒体总编辑,按照华楠的方法推出了《教父》、《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等畅销书,销量都超过百万册。

读客如今拥有三百名员工,产出了一系列的成功作品。主打半小时看完的《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系列图书从年出版至今,销量超过万册,是过去10年国内销量最高的系列图书出版物之一。

今天,所有图书的出版都有标准化模版。主打经典文学名著的系列图书,封面以三个圆圈为设计思路,第一个圈讲作者信息,第二个圈讲名著的历史地位,第三个圈告诉你为什么要读,给出购买理由。

读客三个圈系列,已出版

这个系列中,为加缪的《局外人》设计的购买理由是“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这本书售出一百万册。莫言的《生死疲劳》的购买理由是,“不看不知道,莫言真幽默”。这本书上市八个月销量八十万册,三个月就超过了之前多家出版社十几年的销量之和。

华楠曾经从一家知名出版社挖来一名做出过千万册畅销书的编辑,对方提出要按自己的想法工作,华楠当场将他开除,因为“任何不使用超级符号方法做出来的产品在公司是不允许上架的”。

读客鼓励每一个员工将读客方法贯彻到极致。华楠在公司内成立了“内训师委员会”,为员工讲授读客方法。内训师需要员工加入公司以来做过成功的图书案例,报名后公司组织培训三个月,逐字逐句学习读客方法,模拟讲解案例,经过华楠四次面试考核和人评审团投票打分,胜出的十几名员工将时刻敦促团队保持同一个方法,动作不要变形、不要出错。

每本新书上市前,图书编辑们都要准备不少于一百个购买理由,层层筛选淘汰,最终由华楠把关选中一个。每周一,华楠会在选题会上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员工们讲解读客方法,对即将出版的新书书名、封面和购买理由作最终审核。当场做实验:如果能说服他本人购买,这本书就可以推进出版,否则推倒重来。

为了锻炼各部门对于读客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度,华楠也会在公司组织全员演练,所有员工互相配合,最快两小时内出版一本书。

在读客,出版创意的诞生不需要天才加灵感,工作被具体拆分成53个大步骤超过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都严格规定了动作和完成时间,寻找能激发读者潜意识的物体(华楠称之为“文化母体”)0.5个工作日,确定超级词组0.5个工作日,达人合作带货0.5小时等等。

通过这些步骤做出版,读客单本图书的经营效率一度可以达到同行的近三十倍,这就是说,读客出一本书的收益相当于其他出版社出30本书。读客的每一百本中会有四十本再版,同期其他出版社每一百本中最多不到十本能再版。

他自嘲公司唯一一本滞销书是他自己的诗集《有人写诗》。因为他没有特意营销它,他自己设计的购买理由“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诗意地活着!”很显然,对读者不够刺激。这本书只卖了几千册。

极致实用和高效的出版思路难免会引来批评。有同行说华楠是闯入出版行业的野蛮人,把出版变得粗鄙和功利。在知乎、豆瓣上,不少读者批评读客出品的书封面语言粗暴,很多营销话术完全扭曲了名著的主题;翻译质量不佳;还有,随意改变经典作品的书名,比如《银河帝国衰亡史》改为《银河帝国》。华楠确信“衰亡史”三个字就不好卖。改名之后,这本原来只有几千册的书在读客销量超过百万册。

像哥哥一样,华楠也不在乎批评,不为其左右。销量是他最看重的。目前他们主要出三类书,精神成长、知识结构成长和工作技能成长。读客现在每年出版三百本书,他希望未来几年内这个数字翻十倍。那将是同行们效率的20倍多。

华楠目标远大,未来要让读客进入中国图书馆目录里所有的子目录。

“三到八十岁的人都是我们的目标读者”,他说,“我们很快就会每年卖出一亿册。”

未来二十年,比肩麦肯锡

在华与华公司内的案例展厅里,华杉特地划出一根“著作等身线”,下面码放着他出版过的书。他计划在58岁前写完70本书,达到物理意义上的著作等身。

华杉已经不在一线参与创意,他的时间主要用在个人写作学习上,对公司事务只参与打扫卫生、抖音直播和每周一的项目评审,“质检”各个团队的工作成果。

他给自己确定了新任务:国际化。

国际化也是华与华的客户国际化的结果。过去几年,蜜雪冰城、绝味鸭脖、海底捞等客户相继走出国门。蜜雪冰城在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开出超过0家门店,雪王人偶、“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主题曲已经飘荡在东南亚的大街小巷。

华杉说国际化还是沿用过去方法,不需要创新。当务之急是把华与华兄弟的著作翻译成英文,铺到英文世界的书店货架上。

华与华第一间海外办公室已经落地新加坡。今年十二月,兄弟俩标志性的照片已经出现在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内。

国际化也要求创始人更好地掌握英语。为此,华杉已经准备了6年——他从年就开始抄课文、背单词了。现在是每周上两节英语课,每天读英文小说。他毅力惊人,执着地学习,已经坚持了天,读了万字的英文小说。

华杉规划,华与华先去新加坡、再去美国;做三件事:帮客户做品牌全球化、帮外国品牌进中国、在海外为当地企业服务。当年麦肯锡合伙人张海濛给华杉提的四项目标已经完成了前两项,未来二十年,他希望把华与华做成比肩麦肯锡的世界级咨询公司,“要出圈,走出华人圈,要对全世界、全人类有知识和文化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y/9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监管明确了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1. 华与华兄弟卖符号和词语二十年
    2. 监管明确了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
    3. 盘点设计中常见的经典色彩组合
    4. 华东医药迈出医美全球化战略重要
    5. 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刻不容缓,组
    6. 福州茉莉花茶品牌Logo与IP形象发
    7. 确定性与弹性投资组合的构建
    8. 纸质书无可替代,在用心设计中品味
    9. 组合商标图形近似被驳回,区分显著
    10. 良心购机推荐RedmiK60系列手机应
    今日推荐
    1. 得了宫颈炎担心癌变这篇文章值得
    2. 庸医误人永川一女子患宫颈疾病,十
    3. 干货来袭,种常见园林花卉植物开花
    4. 妇科宫颈炎手术
    5. 她把花园当画板,80空间之下,也有
    6. 她做了宫颈锥切手术,还是HPV阳性
    热点关注
    1. 得了宫颈炎担心癌变这篇文章值得
    2. 庸医误人永川一女子患宫颈疾病,十
    3. 干货来袭,种常见园林花卉植物开花
    4. 妇科宫颈炎手术
    5. 她把花园当画板,80空间之下,也有
    6. 她做了宫颈锥切手术,还是HPV阳性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