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小当道-十三香到底是哪十三香
你们要相信我!
这真的是一篇说香文化(chihuo)
的正经帖!
“香,气芬芳也。馨,香之远闻也。”对于香的概念,《说文解字》中早有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有使用香草的记录,由此几千年来,香文化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之中。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大力弘扬。曾经作为宫廷和皇室贵胄、名流雅士所追捧的香文化焕发生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香本来就应被视作一件与柴米油盐同等重要的生活用品。就像人需要吃饭的道理一样,香除了以往宗教祭祀作用外,还拥有药用、食用等价值,在促进身体健康方面作用显著,而这就是它几千年来一直得以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香宴,正是在香文化复兴道路上一次用心的探索与尝试,将香在饮食中的应用完美诠释的呈现。深谙美食的人一定是有悟性的。人生在世,要想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于一粥一饭中,品味众生百态;一汤一菜间,体悟世情冷暖。
今天们就来说说,十三香到底是哪十三香!
十三香
"十三香"又称十全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八角、小茴香、木香、白芷、山奈、良姜、干姜等。
紫蔻(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
紫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呈类球形,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
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脾胃虚寒者,孕妇禁服。
砂仁别称:阳春砂仁,长泰砂仁(福建),又名小豆蔻,多年生草本。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
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果实供药用,以广东阳春的品质最佳,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阴虚有热者忌服。
肉豆蔻为肉豆蔻属常绿乔木植物。小乔木;幼枝细长。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肉豆蔲是一种重要的香料、药用植物。
现代医学表明,肉豆蔻还具有镇静催眠、麻醉抗菌的作用,但该品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中毒,出现神昏、瞳孔散大及惊厥。人服肉豆蔻粉7.5克,可引起眩晕,甚至谵语、昏睡,大量可致死亡。
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树皮芳香,可作香料。肉桂皮从茎和枝条剥取,搁置干燥后,卷曲成卷。有的品种则为刮取。刮取者薄而为亮红褐色,未刮过的树皮厚而为灰色。肉桂粉浅红褐色。中国产肉桂的香味稍逊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产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
适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脚发凉、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隐痛喜暖、肠鸣泄泻者食用;妇女产后腹痛、月经期间小腹发凉冷痛以及寒性闭经者;腰膝冷痛,风寒湿性关节炎者;外科阴疽流注、慢性溃疡久不收口者。
桂皮性热,适合天凉时节食用,夏季忌食桂皮。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也不宜食用。月经过多、盆腔炎、咽疼及其它热病患者应忌食,有失血和遗精病史的人也应禁食。由于桂皮性热活血,易损胎气,孕妇慎食。用桂忌用葱。
丁香丁香本身是两性花,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学术概念,也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货市场上根据外形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说法而已。公丁香,指的是没有开花的丁香,桃金娘科蒲桃属花蕾晒干后作为香料。母丁香,指的是丁香的成熟果实,也是晒干后作为香料使用。
性辛,味温。入肺、脾、胃、肾四经。功效:温中、暖肾、降逆。主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花椒芸香科植物。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阴虚火旺之人忌食;孕妇忌食。
八角(大料)瓣角整齐,一般为8个角,瓣纯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弯曲。味甘甜,有强烈而特殊的香气。是我国的特产,有特殊香气,在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常用,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
小茴香常用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其主要成分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由于多食茴香会有损视力的副作用产生,不宜短期大量使用,每天应以10克为上限。而性燥热,较适合虚寒体质食之,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过多。
木香别名云木香、广木香,为菊科物木香的根。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肺虚有热者,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山奈又名沙姜,为姜科药用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止痛消肿、温中消食的功效。是一种草本植物,多数都是用来作为药材使用.其药用价值可要比姜的药用价值高的多。山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山柰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成药五香伤膏、伤湿止痛膏、精制狗皮膏等,均以山柰配伍制成,治疗跌打损伤消肿止痛疗效显著,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以山柰为主要调味剂烹制而成的广东名菜东江盐锅鸡、沙姜鸡等,风味独特,远近驰名。民间还用于防蚤虱螯咬,以及衣服防虫。
良姜又称高良姜、蛮姜,呈棕红色或紫红色,有节,市场出售多为干制的良姜。干制的良姜红棕色,表面有纵向纹路和灰白色环节,断面棕红色或棕黄色,闻之香气扑鼻,味道辛辣。良姜具有温胃祛风、行气止痛的功效,对胃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干姜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食。
十三香配方:
花椒、八角各5份
肉桂、山奈、丁香、良姜、白芷各2份
干姜、木香、小茴香、肉豆蔻、砂仁、紫蔻各1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zy/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