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组合产品介绍| 组合产品发展| 组合产品优势| 组合产品市场| 组合产品前景| 组合产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组合产品 >> 组合产品发展 >> 正文 >> 正文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

来源:组合产品 时间:2023-2-3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定于年10月31日,在院学术报告楼礼堂组织召开“山东省农科院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将遴选全院及部分地市分院成熟度高、有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公开拍卖。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坚持“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意见》,形成“1+7”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政策。通过摸清“需求侧”底数,提升“供给侧”质量,构建服务支撑、人才支撑、平台支撑、品牌支撑四大支柱体系。当前,聚焦贯彻落实该院“十四五”规划“五五五”战略中的“转化富院”战略,努力实现年“成果转化走在全国最前列”目标,为全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农科力量。   截至目前,本届拍卖会经过专家报名、单位推荐、综合筛选,已初步遴选出全院19家研究单位和3家地市分院的60项成果,涵盖作物、蔬菜、果树、畜牧、农机、农药等各领域。其中,作物品种35项,果蔬品种6项,新兽药1项,新产品1项,新装备3项,专利和技术14项。现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意向竞买企业。   小麦新品种   1.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55,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宋健民选育。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旱等特性。年获植物新品种权,年通过国审。   2.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济麦,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刘爱峰选育。具有产量高、节水,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各项指标超过高筋小麦国家标准。适合制作高品质面包、馒头和面条。年通过国审。   3.菏麦23,由省农科院菏泽分院高级农艺师刘凤洲选育。具有抗倒伏、高产、耐旱、抗条锈病等特征。年通过国审。   4.菏麦28,由省农科院菏泽分院郭凤芝选育。具有高产、大穗、抗寒性好等特性。年通过省审。玉米新品种   5.夏玉米新品种——鲁单,由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丁照华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1公斤。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等。   6.夏玉米新品种——鲁单,由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孟昭东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20公斤。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等。   7.青贮玉米新品种——鲁单,由省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徐立华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干重.2公斤。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好等特性。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8.鲁宁,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曾苏明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7公斤。抗瘤黑粉病、南方锈病等。年通过省审。   9.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济糯,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宋春林选育。全生育周期86天,平均亩产.8公斤。具有果穗大,均匀,抗倒伏能力强,抗瘤黑粉病、矮花叶病等特性。年通过省审。水稻新品种   10.中熟糯水稻新品种——圣糯,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李广贤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1公斤。具有抗性好、适应性强等特性。可作食品和酿酒原料。年通过省审。   11.香稻新品种——圣香,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徐建第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8公斤。具有抗性突出、米质优良、香味浓等特性。年通过省审。   12.中早熟粳稻新品种——圣稻28,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陈峰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5公斤。年通过省审,年通过京津唐组国家审定。   13.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圣稻20,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姜明松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0公斤。具有抗稻瘟病、品质突出、抗倒伏等特性。年通过省审。   14.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圣稻26,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副研究员徐建第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0公斤。抗稻瘟病。年通过省审,年通过国家初审。   15.粳型中熟香稻新品种——圣香,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王海凤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8公斤。具有香味浓郁、肥水利用率高、产量高、抗病性好等特性。可作稻渔共养品种使用。年通过省审。   16.香糯有色水稻新品种——紫香糯,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研究员张士永选育。属粳型中熟品种,生育期天,黑色,花青素含量高、香味浓郁、易蒸煮、口感好,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等特性。可作为特种米或酿酒原料。年通过省审。   17.粳型中熟水稻新品种——圣稻LG03,由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所助理研究员郭涛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5公斤。肥水利用率高。具有食味品质优良、早生快发、耐密植等特性。可作稻渔共养品种使用。年通过省审。棉花新品种   18.优质中熟棉花新品种——鲁棉,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张军选育。生育期天,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7公斤、.6公斤、.4公斤和.9公斤。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性。特别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直播、移栽或套种。年通过省审。   19.鲁棉1,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赵军胜选育。生育期.5天,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2公斤、.8公斤和.2公斤。具有稳产、丰产、适应性强等特性。年获植物新品种权,年分别通过山东省轻简化组审定和河南省常规组审定。   20.抗虫短季棉花新品种——鲁棉,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董合忠选育。生育期天,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8公斤、.4公斤、79.3公斤和76.0公斤。早熟性好,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特别适合大蒜或麦后机械直播。年通过省审。   21.早熟高产稳产抗虫短季棉花新品种——鲁棉,由省农科院经作所邓永胜选育。生育期天,籽棉和皮棉亩产.6公斤和89.1公斤。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适宜套播或与大蒜、饲草等作物接茬直播。年通过省审。   22.高产优质多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鲁棉,由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刘任重选育。生育期天,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2公斤、.4公斤和.1公斤。新疆引种试验丰产潜力大。年通过省审。花生新品种   23.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由省农科院花生所研究员陈静选育。生育期天,荚果平均亩产.42公斤,籽仁平均亩产.27公斤。平均含油量51.14%,粗蛋白含量26.08%。具有高产、抗逆、广适等特性。抗叶斑病、网斑病,耐盐碱。年通过国家鉴定,年获植物新品种权,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24.中早熟大花生新品种——花育60号,由省农科院花生所潘丽娟选育。生育期天,荚果平均亩产.97公斤,籽仁平均亩产.37公斤。粗脂肪含量53.78%,粗蛋白含量23.61%,油酸含量45.3%,亚油酸含量32.1%。具有抗旱、耐涝、抗病、抗倒伏等特性。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年获植物新品种权。   25.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花育,由省农科院花生所研究员王传堂选育。荚果平均亩产.17公斤、籽仁平均亩产.11公斤。油酸含量81.5%,亚油酸含量3.1%。年通过安徽省鉴定,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26.油食兼用小花生新品种——花育6,由省农科院花生所副研究员李春娟选育。属于珍珠豆型的中早熟小花生。荚果平均亩产.9公斤,籽仁平均亩产.3公斤。高油、高蛋白,籽仁含油量53.53%,蛋白质含量28.11%。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抗病等特性。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大豆新品种   27.高油大豆新品种——齐黄35,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徐冉选育。夏播生育期天,平均亩产.24公斤。大粒型,产量潜力大,蛋白质含量38.9%,脂肪含量22.0%。抗花叶病毒病和霜霉病,抗倒伏,落叶性好,不裂荚,中度耐盐。具有高油、高产、高抗等特性。年通过省审,年通过国家黄淮海中片审定,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28.菏豆32号,由省农科院菏泽分院研究员王秋玲选育。生育期天,平均亩产.0公斤。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1.9%。抗花叶病3号、7号株系。年通过省审,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29.山宁23,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高级农艺师赵云选育。生育期95.5天,平均亩产.3公斤。粗蛋白含量44.81%,粗脂肪含量21.14%。具有早熟、抗倒伏、籽粒商品性好、适应范围广等特性。年通过国审。   30.山宁30,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高级农艺师周延争选育。生育期.3天,平均亩产.6公斤。粗蛋白含量44.46%,粗脂肪含量17.27%。具有抗病、抗倒伏、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籽粒商品性好等特性。年通过国审。甘薯新品种   31.食用型紫薯新品种——齐宁18号,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研究员黄成星选育。春薯鲜薯亩产—公斤,夏薯鲜薯亩产—公斤。薯块中富含花青素、膳食纤维、黄酮等成分。抗茎线虫病、蔓割病。在食用、天然色素提取、休闲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年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年被评为国家联合攻关第二届“食味十佳”甘薯品种。   32.食用型紫薯新品种——齐宁20号,由省农科院济宁分院正高级农艺师段成鼎选育。鲜薯平均亩产4.45公斤。抗黑斑病、茎线虫病。口感好,食味优,适合蒸煮和烤食。年在第三届中原甘薯大会上荣获“好吃甘薯评比”一等奖。年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其他作物新品种   33.夏谷新品种——济谷21,由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杨延兵选育。平均亩产.3公斤。黄谷黄米,口味好。具有优质、稳产、高抗等特性。在全国第十二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获评“一级优质米”。年获植物新品种权。   34.牧草新品种——东饲豆1号,由省农科院东营分院研究员毕云霞选育。具有高产、叶量大、耐盐碱、蛋白质含量高、分枝结荚多、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青饲时鲜嫩多汁,制作干草时草质柔软,叶片不易脱落,适口性好。春播、夏播均可。可单播,也可与苏丹草等间作或混播。年通过省审。   35.高蛋白芝麻新品种——鲁芝1号,由省农科院经作所宫慧慧选育。平均亩产.4公斤,蛋白质含量24.5%,含油量52.7%。具有生育期短、抗病性强、较耐盐碱等特性。适合做酱、芝麻盐、婴幼儿辅食和中老年保健品等。特别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春播或夏播。果蔬新品种   36.特色大白菜新品种——天正桔红62,由省农科院蔬菜所张一卉选育。生长期约62天,鲜食口感品质极佳,营养价值高,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大白菜的11.15倍。单球重1.0~1.5公斤,亩产约公斤,经济效益高。年获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37.中小型西瓜新品种——金星,由省农科院蔬菜所副研究员王崇启选育。黄瓤,易坐瓜,产量高,风味佳。单瓜重3~4公斤,平均亩产量公斤。抗枯萎病。制种母本籽粒大,种子产量高。适合日光温室及拱圆大棚栽培。年获得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38.鲜食葡萄新品种——锦红,由省农科院果树所李秀杰选育。品质优、口感好。具有极早熟、穗形紧凑、着色均匀、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年通过省审。   39.桑树新品种——茂桑,由省农科院蚕业所研究员陈传杰选育。具有适宜硬枝扦插、育苗效率高、产叶量高、抗桑黄化型萎缩病能力强、抗寒性强等特性。单位桑园面积综合收益提高20%以上。年通过省审。   40.甜酸枣新品种——东选1号,由省农科院东营分院徐化凌选育。具有适应性强,耐盐碱、耐旱、耐瘠薄,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平均单果重5.76克,完熟后呈深玫瑰红色,皮薄质脆、肉厚核小、可食率高,兼具冬枣的甜和酸枣的酸,口感酸甜适中。年通过省审。   41.花卉新品种——东选小叶野决明1号,由省农科院东营分院研究员邵秋玲选育。高50—90cm,株型紧凑、直立、花序整齐一致,花量大、花色鲜黄艳丽,早春开花早,花期长,片植、孤植均可,耐轻中度盐碱。年通过省审。新兽药   42.减抗替抗条件下新型多靶点动物专用抗炎药Hz-1新兽药,由省农科院家禽所衣云鹏研制。该新兽药可代替抗生素,有效降低细菌性肠炎发生率,并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将凭其特殊的治疗途径和高效的抗感染作用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新产品   43.黑茶天然提取物祛脂减肥系列产品,由省农科院农产品所研究员彭立增研发。利用低温逆流连续提取工艺获得黑茶中儿茶素类、生物碱类、茶黄素等天然活性成分,与大豆糖肽、益生菌、酶制剂等复方开发出的系列祛脂减肥产品。可用于青少年及成年肥胖群体的体脂干预与体重控制,利于“三高”人群的调理与改善。低温逆流连续提取工艺及产品复配专利申请已受理。新装备   44.一种连续式红茶发酵机,由省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宋鲁彬研发。该红茶发酵设备由独立子发酵室组合而成,保证了发酵均匀性、连续性,提高了红茶发酵的效率,降低了人工进出料的劳动强度,节本增效明显。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45.伺服电机驱动的可调速变量小麦排种排肥器,由农机院高级工程师史嵩研发。该核心部件通过合理布设驱动机构,采用柔性排肥排种技术,显著提高稻麦播种作业精度、效率及智能化水平。可降低播种人工费用30%。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46.果树整形修剪机,由农机院刘学峰研发。该设备采用独立液压系统,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能满足多种树形修剪需求。可为果园节省用工成本30%,提高效率40%,应用前景广阔,生产成本科学合理,利润可观。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和技术   47.一种桔梗饮料的技术工艺,由省农科院经作所副研究员韩金龙研发。充分利用桔梗加工过程的副产物,生产不同款式的饮料和片剂,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尤其适宜在药食同源、食品开发或食品加工中使用。   48.种养加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有机类肥料新产品研发技术,由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张玉凤研发。采用高温好氧快速发酵技术、微生物或酶解技术处理种养加废弃物,形成可用于有机无机肥、土壤调理剂、有机水溶肥的原料研制。本技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5—10个百分点,氮肥投入量降低10%—20%,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该技术涉及2项专利,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9.作物专用型生物可降解缓释肥料规模化生产技术,由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林海涛研发。该技术环境适用性强、稳产效果好,可生产常规型和功能型缓释肥料。适用于多种作物,成本低(同类的1/2—3/4)、投资少,产能大(单机6—10t/h),可连续生产,产品环境友好。该技术涉及3项专利,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0.一种含有氟氯吡啶酯和敌草快的除草剂组合物,由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美研发。适用于非耕地。该产品优点在于杂草死亡速度快,拒绝复发。杂草防除谱优势互补,能彻底杀死小飞蓬、葎草等大植株杂草。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1.一种含有氟氯吡啶酯和烟嘧磺隆的除草剂组合物,由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高兴祥研发。烟嘧磺隆与氟氯吡啶酯组合优势互补,扩大了应用范围,对玉米田几乎全部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作用。组合增效明显,降低了除草剂用量,延缓杂草抗性产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2.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快速测定板栗中14种毒素的方法,由省农科院质标所梁京芸研发。该方法能快速、简便、准确检测板栗等坚果类农产品中残留的真菌毒素,耗时短、灵敏度高,节省成本80%以上,提高效率60%以上,为企业开展坚果类农产品毒素风险分级、预警及防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3.一种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种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由省农科院种质资源所唐朝辉研发。应用本发明制备的种衣菌剂可缓解花生连作障碍,出苗率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15%以上。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4.牛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育种芯片,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黄金明研发。可用于肉牛、奶牛90余种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的检测;可标注遗传物质(冻精、胚胎、牛),作为种质引进的凭证;可为优秀种质选育、遗传评估、牛群选种选配、群体遗传改良、遗传资源保护等提供精准指导。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5.一种基于系谱信息简化选育高生产性能A2A2纯合基因型奶牛的育种方法,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李建斌研发。是一种简化的选育高产A2型奶牛的方法,利用日常生产数据快速、简便、准确地筛查出牛群中A2A2纯合型个体,并作为母本进行扩繁,生产高价值的A2鲜奶。已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56.HPPA生物法新工艺,由农药院高级工程师张新刚研发。该工艺以生物体球孢白僵菌为“细胞工厂”,以PPA为底物合成HPPA。具有绿色高效,原料低廉等优点。生产每吨HPPA比常规方法节约成本4万元。   57.一种桑椹果酒的制备方法,由省农科院蚕业所范作卿研发。该方法创新采用高温钝化桑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手段,保护了桑椹花色苷及营养物质在酿制过程中的稳定性,切断了褐变途径,长久贮存不出现黑色素浑浊沉淀,制得的桑椹酒具有独特桑椹酒香,口感柔和,酒体澄清有光泽、感官效果好。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8.一种保健桑叶茶的制备方法,由省农科院蚕业所范作卿研发。该方法可以促进桑叶中的DNJ类似物及DNJ糖苷转化为DNJ,保留桑芽中的DNJ、黄酮、多糖、多酚等活性成分。加工成的桑芽茶,汤色黄亮、茶香浓郁。功效适合亚健康、“三高”、中老年人群。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9.防治果树、林木枝干病害为主的农药组合物,由省农科院果树所范昆研发。该发明充分利用发挥不同杀菌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药剂渗透性,延长持效期,提高对果树、林木枝干病害的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田间防效达80%以上,减少田间农药用量达60%以上。该技术涉及3项发明专利,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60.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的方法,由省农科院果树所武海斌研发。该技术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韭蛆,防治效果80%以上,减少田间农药用量60%以上,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韭菜的食用品质。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周起先张晓琳孙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pxzflzy/9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品质高地产业立身卡洛塔妮这一竞争优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1.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造乡
    2. 品质高地产业立身卡洛塔妮这一竞
    3. 回盛生物研究报告专注兽用化药二
    4. 国邦医药双轮驱动战略显奇效保稳
    5. 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
    6. 惠中生物狂犬病灭活疫苗r3G株取得
    7. 我国将建立兽药加快上市注册制度
    8. 生物股份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非洲
    9. 西南证券给予中牧股份买入评级,目
    10. 2021年中国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市
    今日推荐
    1. 惨不忍睹,女人,请爱护你自己吧宫
    2. 悦鉴植物二这里的春天,我想打包带
    3. 宫颈糜烂手术视频准备做手术的可
    4. 太黑了手术台上逼迫患者接受高价
    5. 多图丨让一让,校草来了
    6. 园艺花开不断的无尽夏是打造花园
    热点关注
    1. 惨不忍睹,女人,请爱护你自己吧宫
    2. 悦鉴植物二这里的春天,我想打包带
    3. 宫颈糜烂手术视频准备做手术的可
    4. 太黑了手术台上逼迫患者接受高价
    5. 多图丨让一让,校草来了
    6. 园艺花开不断的无尽夏是打造花园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