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智慧课堂产品正频繁出现在校园中,主打高效教学、高效学习的智慧课堂却没有得到教师群体的青睐,归根结底还是智慧课堂产品没有达到用户的想象空间。年对于智慧教育行业而言应当会是个有趣的年份。一方面随着《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下发,不少原本主打屏幕互动的大厂纷纷升级转型,以求生存;另一方面是BAT的教育布局不断促使着厂商站队形成战略生态。二者的结合让临近教育“十三五”尾声的智慧教育产品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在这个大前提下,智慧教育市场上出现了很有趣的一幕:讨论课堂互动的厂家少了,2B数据服务和电子产品反而愈发繁荣起来。这样的选择与大环境追求2B新风口不无关系,但之所以说这种现象有趣,是因为课堂互动往往是后者的承载环境。而当前的情况,就像是人们都不去游泳了,但市场上却在拼命卖各种新型游泳圈。智慧课堂市场的萎靡无疑与电子书包产品实验失败、以及保护视力新政策相关,但是智慧课堂产品衰落了吗?笔者认为,恐怕当下的智慧课堂产品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远没有达到用户的“想象空间”。一、智慧化是必要的吗?“现在老师才懒呢,没有现成的资源才不用。”“老师说用了产品,上课进度反而慢了。”“老师们也就是领导在的时候用一下,平时压根儿不爱用。”这些问题是在面对市场和销售人员经常能听到的一种疑问。同样的问题也会借由一线同志的嘴,摆在产品研发面前。而类似疑问的出现,通常代表着团队对产品的价值和使命没有达成共识。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A老师是教学能手,对自己所教学科每一章内容和主要的习题都了如指掌,课堂上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可以讲的非常精彩。这时学校搞智慧教室,要A老师使用互动课堂产品进行教学,结果老师总得在大屏幕上找按钮,同时要分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w/1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