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西医之名。名病者,当有病因,病机,症状,以及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确论。治疗方法,一是补充胰岛素,二是服用降糖剂。三是节制饮食。然而终身不能断根。且之后并发症愈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所谓终身服药,只能控制,但不能治愈。
陈修圆曰,天下没有不治之病,只有不识之证,此之谓乎。
中医以症命名,叫消渴症。但消渴症又分上中下三消。上消口渴,中消善饥,下消尿浊。古人认为,上消在肺,中消在脾,下消在肾。而肺脾肾皆水液代谢之脏。症结在此乎。众医难断。
清朝叶天士有一医案,有一人得消渴症,去求叶天士治疗,叶天士曰,此病难治,敢紧买一车梨,边走边吃,方可保尔到家。
后此人真的按医嘱所行,渐夜,至一庙宇借宿,方丈问其所由,然后曰,尔腹内有虫,须服杀虫药可愈。
庙中暂住时日,果愈,返回原处。遇叶天士,叶天士问,尔气色转佳,其病何愈。时其人道出原委。叶天士大叹,医不精岂不误人乎。后叶天士摘牌歇业。至庙中拜师学医三年。
又有一案,消渴者,求医,医曰,尔所食喝之物甚多,人反其瘦,食喝之物何去也,其腹内必有虫食之。后杀虫,果愈。
古来医方用杀虫者,多为信石,再者苦楝根皮。
余常思之,医者意也,不为不无道理。此皆古人之识也。
近代认为,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主精。此三者最易耗损。故消渴症非一日之所得,亦非一日之所愈。急者难治。
余常曰,后天常乏其气,先天常乏其精。中以贪食肥腻酒醪之品,况劳心伤神,以至三焦无力泌别,壅塞于上者,则气滞生热而头汗出。壅塞于中者,则食滞生热而灼五心,壅塞于下者,则精枯生热而尿液秽浊。气败则色黄,食败则肉消,精败则骨痿。
内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通道,气之所终止也。上焦如雾于肺,中焦如枢于脾,下焦如渎于肾。余认为,三焦者,人体之脂网膜也,全身无处不在,能勾通表里,亦能联系脏腑,故称为人之大络。
既然是水谷之通道,且气随之,若三焦气化转衰或受阻,水谷之气将停矣,水谷之气从脾胃来,是气血生化之源,若停若阻,气血无有。且易化生有形之物,而成病变。故人体一切水液代谢之病,皆从此始。
比如,痛风,糖尿病,皮下脂肪瘤,脑中胶质瘤,牛皮癣,现代的一些癌症等。
有人问,中药发汗,或者吃麻辣烫,入口则汗出,汗从何来,人体不是饮食入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水津四布,五经并行乎。为何立即有汗,三焦之通道使然乎。
余曰,人体水之浊者从肾出,故肾有水肿,有肾结石。人体血之败者从肝出,故肝有黄疸,有胆结石。人体津液之余者从三焦出,故三焦有汗液出,有瘿瘤瘰疠。人体糟粕之滓者从大肠出,故大肠有积滞,有热疮肿毒。
糖尿病,窃以为之,则是三焦水谷之气不能转化为气血来濡养脏腑,而是以最初糖之形势流散于腠理膜原。故上不能达表,下不能入里,以至气血生化无源。脏腑严重失养。津液虚则饮水自救,气血虚则消谷善饥,精气虚则尿浊失化。其根在肺脾肾三脏之虚衰,其标在三焦膜原之堵塞。
多年前,余细思其由,处之一方为,
葛根15黄芪25黄连5鸡内金15山药25熟地25丹参15白英15枸杞子25。
黄芪补之以肺,山药补之以脾,熟地补之以肾,枸杞补之以血,丹参,白英除五脏之邪气,葛根解肌通三焦,黄连去热,鸡内金消食。
临床用之效果颇佳,初发者,未用它药,就能调和而降糖。
此方多从调和五脏着手,但少及三焦和解之剂,今再识之,又生感触。
临床发现,糖尿病热者多,故口渴,出汗,五心发热等皆一派热症。脉弦数,濡数者多。
既明邪羁在三焦,郁热于膜原,当应以和解为主,仲景曰,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不可汗,不可下,只可和解。
故余又从前方合小柴胡剂加减组方。以通三焦也。
柴胡15葛根15黄芩15黄连5法半夏10鸡内金15丹参15党参15甘草6生姜3片大枣3枚青皮6枳壳6木香6当归6黄芪25。
此方加三味上中下行气药,以通利三焦。其目的是以通为用。若久病者,当加补血之品,如熟地枸杞子之属,顾护元气。
余曾用柴胡达原饮治疗糖尿病者,其反应亦佳。总为和解三焦者也。
然,糖尿病初发者,当以清热祛邪为主。因为三焦堵塞,必生郁热。所谓急则治其标也。后期当以固本为主。匡扶脏气。缓则治其本也。
昔,汉景帝得消渴病,以肾气丸而愈。则是明显之例。
除药物治疗外,还须注重其它调理。
饮食调理。当以清淡为主。不是说见甘不食,凡事当以心欲为主。想吃就吃,但不可过量。因为糖本身是造血之基,身体不可无糖,糖尿病就是糖没有被利用之故。但降多了则会低血糖而致心衰。
所以,糖尿病人时时需补充糖。这里有几个原因:
一是控制了饮食,摄取能量日益在减少。
二是长期服用降糖药所导致。所以,糖尿病后期并发症多为脏腑组织失去营养而衰竭。
作息调理,糖尿病的前期,多因本原克伐,加之作息失常。故而致病。一定要按时作息。形成规律。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心情调理,心藏神,为君主之官,心不可累,亦不可乱。一累则群臣皆疲,一乱则群臣皆散,故古人有称糖尿病为郁劳成疾者也。所以,调和心态很重要。
服药当须守恒,不经四季,则不知春夏秋冬,身体之调和,亦复如此。
上为再识之大略,是为记。
心田中医书院群主讲老师李平均大夫于二〇一七年八月廿五日
赞赏
长按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w/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