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零售业态要想盈利,没有基于差异化设计的商品组合策略,就不可能实现。提到差异化的商品体系,离不开竞争、盈利和消费分层等几个维度。
由于现在品类丰富度极高和商品高度重合,导致市场充分无缝隙竞争,各零售形式的营收和盈利能力下降,走向差异化成为零售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消费分层的基础。
一、商品组合策略是盈利的前提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零售创新和模式概念泛滥,烧钱补贴成为了抢占市场的手段,然而几乎没有盈利的,而盈利才是零售的基本面,甚至是零售的常识。
之所以会这样,是没有靠谱的商品组合营销策略,依赖补贴就想赚钱是根本不可能的。社区团购和前置仓多是这种原因,其补贴引流之后没有盈利商品跟进。
商品组合策略并不新鲜,这应该是零售经营的基本能力。超市做活动会有DM促销品,这是做引流用的,顾客到店后产生即时消费冲动而购买其他商品,这些商品中有些是利润不错的。
除了引流品和利润品,还有高频商品和低频商品,这两种商品大都对应引流和利润品,低频商品也有一些是季节性和满足少量需求的,其价值在于周转率和服务性。同时商品体系中还有主力商品和次主力商品,业态还会因此做ABC商品分析。
二、商品组合策略是运营系统的重心
可见无论是怎样的商业模式、零售形态还是运营能力,盈利的基础一定是基于差异化,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商品组合策略,否则所有的营销活动和方法论都不会有效。因此在决定和评判一个商业行为有无价值时,一定要看整个系统,而不是营销活动方案有多么嗨。
比如一个社区超市,大多时候会用生鲜品、粮油副食和洗涤纸品做引流,其他商品赚钱,这个本身没毛病。引流品肯定是高频刚需的,也是主力商品,它们可以带动低频品、利润品和次主力补充品的销售,这是一种商品组合策略。
当然这种策略是大框架的,在具体的营销活动实施中,引流品和其他品也是组合联动甚至捆绑的,并且还有换购等活动促进转化。
但这样显然还不行,因为如果商品还是同质化,与竞争对手相似,还是无法盈利或是盈利有限。因为当前的顾客忠诚度并不高,主要是顾客可选择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渠道太多了,所谓的忠诚没有理由承诺给谁。这就是商品必须差异化的原因。
三、差异化与商品组合策略同步运用
做零售要懂零售,无论零售怎么变,都要遵循并掌握那些本质和原理,并努力将它们与自身能力结合起来。商品差异化就是一个基本的认知,不能将其当作战略去执行,零售业态就没有前景。
盈利的基础是商品,如果只有引流没有商品组合,盈利就是空谈。因此无论是转型和创新,营销和运营,线上和线下,还是实物商品和服务型商品,这个基本是不能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y/1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