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度预算一般有六大策略,而产品策略是其中重要一环。本质上讲,预算销量目标以及费用投入规划等等均是以产品维度做经营策略。如果产品策略想不清楚,其它策略就不能精准落地,今天我们来聊聊产品策略需要深度思考的七个维度。
产品标签化
理想中的产品具备“三高”属性:高覆盖、高毛利、高回转。
但实际上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快消品厂商能做到“三高”的产品少之又少,一般情况下只有几个SKU。
但是这不妨我们宏观上进行区分,至少对每一支产品有宏观上的奋斗方向。
我们可以根据“三高”维度将自己的产品分成八个象限,每一个象限匹配不同的产品层策略。
例如:覆盖率低就要增加产品的网点导入计划,毛利低就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渠道价格链体系,回转低就要设计网点动销逻辑的陈列标准。
与此同时,费用投入的侧重点和渠道目标预算也会发现相应的调整。
本质上,中国市场地域广阔,南北差异较大,产品发展也就不尽相同,在如今的市场行情之下,产品没有标签化,一切市场动作都是盲目的。
各产品的动销逻辑
产品的动销逻辑没有深度思考,一切的产品策略就是空洞的,什么是动销逻辑?
就是根据产品差异化特征,寻找、重塑或者传播产品卖点,给消费者购买的理由。
我们常做的商品陈列主要不是为了好看,目标是要让商品“自己说话”,产生理想的动销效果,所以陈列的本质也是搞清楚产品的动销逻辑。
我之前总结了一篇关于产品动销逻辑的的文章《深度分销不过时,但需升级迭代:分销+动销,一个不能少!》分享了7种产品动销方法:
1.深度动销之一:品类陈列,傍大款,突出竞争优势,灌输消费者新认知
2.深度动销之二:场景设置,突出购买意图,塑造消费者新认知
3.深度动销之三:气氛烘托,与节日气氛紧密结合,引导消费者新认知
4.深度动销之四:品类联想,连带购买,搭建消费者品类认知桥梁
5.深度动销之五:锁定特殊高销量售点,实行专卖,让消费者品牌内选择
6.深度动销之六:一线品牌,品牌陈列,强化消费者认识
7.深度动销之七:动销力不够,礼品来凑,改变消费者认知,换维竞争
产品渠道链分级体系
渠道链的长短决定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和服务效率。
渠道链越长,各层架利润空间越薄,与此同时品牌商对网点服务环节的掌控力就越低,反之就会加强,但并不是越短越好,需要与现实匹配,常见的渠道链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品牌商—经销商—分销商邮差—网点—消费者
我的建议是结合产品渠道利润空间,在一线城市布局此模式,主要考量衡度是:这些区域网点运营成本高,不会大量接货,致使经销商直接送达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毛利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借助中间商进行物流、仓储等资源整合,不得已而为之。
2.品牌商—经销商—网点—消费者
我的建议是3-5级商圈最佳模式,优化经销商利润结构,优化网点服务效益,增加产品竞争力。
3.品牌商—经销商—消费者
这部分涉及到利用经销商资源做大宗团购或者电商平台,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y/1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