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传统回归免费订阅
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中国古代文化,儒释道精神蕴涵其中,有着高深的智慧和内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构成宇宙万事万物。
世间任何事物,在宇宙空间中都有相对应的物质。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
古代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调阴阳、顺四时、序五行,敬天知命,重德行善,方能平安吉祥。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人与自然融合相親,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世界是全息的。
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这和修炼何其相似?!一直觉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修炼文化。以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来说,是闲情逸致,更是修身养性,造诣深者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中国古代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趣。琴瑟、箫笛、胡琴,都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如此幽婉清雅的音乐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
道家倡导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和谐。老子说:"大音希声,"
正声应"简静",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庄子提出"平易恬淡"为人生理想。"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文人逸士,以琴会友,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令人叹服。
"身手皆静方能与妙道相融,与神灵相通。"
"故清者,大雅之原本。......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必以贞静宏远为度......从容婉转。"
"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专精注神,感动鬼神。"这简直是修炼的境界。
"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闲敲棋子落灯花","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古人弈棋的乐趣可见一斑。闲暇时,下棋交友,益智增慧。
下棋讲究棋品。弈棋情状种种,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修养。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围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梁武帝善弈棋,著书写的多是经验之谈。"若局势已胜,不宜过轻,祸起于所忽,功坠于垂成。"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如:天地阴阳,王政、兵法韬略等等。棋局如战场,黑白双方运兵布阵,攻占御守,斗智比勇。东汉文士应玚说:"博弈之道,贵乎严谨。"既要有出世之大略,又要有入世之细谋。
历史上,儒释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都对围棋颂扬备至,认为从中收益匪浅。
书法是中国古代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大都是寿星,唐代写《九成宫》的欧阳询,活了85岁;写《夫子庙堂碑》的虞世南,活了89岁。当代书法家上海的苏局仙、北京的孙墨佛都年逾百岁。
唐太宗在《论笔诀》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欧阳询也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然后,意在笔先,灵活自如的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力,通过笔端,有机的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促進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这又与气功不谋而合。
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躁俱平。"故"正书居静以治动,"说明练楷书能养气安神,消除烦躁。而隶书因其书法沉稳秀拔,如林泉般清幽爽神,使头痛、失眠的人气血平和,情志自调。书法家长寿的原因就在此中吧。
虽然字的造形是在纸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却在纸墨之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自有相契合之处。诚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释家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象中有道。
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书法家悬腕运笔,掌虚指实,快而不急,慢而不滞。捕捉到"鸾舞"之姿,"龙腾"之态,可达浑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状态。
古代书论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yy/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