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本刊编辑部
李健
编者按
作为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的门徒,门徒合伙基金公司总裁泰德·西德斯在过去25年的投资历程中秉持了史文森偏重权益、全球化、多样化和资产配置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当下的全球主要市场中显得十分珍贵。
西德斯在中美两个市场均有“下注”,在他看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在今年以来的中美两大市场调整过程中,西德斯持续买入美股小盘股,尽管小盘股表现不佳,但他仍坚持买入策略,也坚信小盘股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领域。
对于中国市场,西德斯建议投资人买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也即整体买入A股。
至于市场担忧的外资撤离A股市场,根据他的观察,大资金其实没什么动静,中国的管理模式非常奏效。他提醒说,还是要坚持长期投资,就像经营一门好生意,只有充满兴趣、热情且敢于不懈追求,那么变得富有的概率就很大。“投资者需要有长远眼光,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并未真正改变。”
泰德·西德斯还是应战巴菲特“十年赌约”的基金经理,曾与巴菲特有连续多年的互动。他发现,优秀基金经理在遭遇业绩不佳的时候有一种类似的素质,就是在“困境时间”的黑色幽默,“如果你无法开怀大笑,那就太艰难了。”
点击观看《红周刊》对话泰德·西德斯完整视频:
对话“大卫·史文森门徒”:我一直在买入持续调整的价值股30年前结缘大卫·史文森
史文森若面对今天的市场,会采取积极平衡配置的策略
《红周刊》:我们从您的投资生涯开始谈起吧。您是什么时候对投资产生兴趣的?
泰德·西德斯:我父亲是一位医生,他闲暇的时候经常在电视上看滚动的股票价格,我当时还不知道投资是怎么回事,但电视主持人和我父亲都对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极度感兴趣,这一幕引起了我的注意。
直到在耶鲁上大学,我开始接触投资知识,兴趣也越来越浓,后来被大卫·史文森选到耶鲁投资办公室,在那里工作了5年。这成为我投资工作的起点。
《红周刊》:年您从耶鲁毕业,然后顺利地加入了耶鲁投资办公室。我们知道,大卫·史文森和迪安·高桥非常善于挑选人才,而且每年只聘用一个毕业生。当初为什么选中您?
泰德·西德斯: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年大学毕业,被大卫选到耶鲁投资办公室,在今天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但坦白地说,年他刚进耶鲁7年左右,没有人知道大卫·史文森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我认为,他给我这个机会,更多是因为性格和文化背景相契合,这也是他招募耶鲁大学学生的原因,因为大家在学术技能、聪明程度、性格和内驱力方面有一些共性。
此外,大卫采取的是一种家族办公室模式的投资机构,那里是一个既友善且有趣的地方,我们为了获得长期成功而共同奋斗。对于为何能够面试成功,实话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面试时觉得我相比其他人更有眼缘。
《红周刊》:您那几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泰德·西德斯:我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工作了5年,当时在投资委员会办公室工作,那是一个决策小组。我加入的时候,大卫为我办了一个有趣的欢迎会,很像读书时我们常举行的派对,没什么拘束感,我们玩得很开心。
而就在这场欢迎会进入尾声,大卫给我列出了所有投资备忘录的清单,我当时被这几十页的清单惊呆了。这是一篇5年(期)投资建议,但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目录,我需要把所有这些材料收集起来。
当时我还是个大三学生,我想要认真工作,全力支持他们的投资决策。所以我努力完成这些材料的搜集整理,而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给予我深刻的学习体验。
《红周刊》: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工作方法非常严格,同时也非常宝贵。
泰德·西德斯:作为投资者,大卫非常有天分,其中之一就是独创了一套哲学体系,这是一套关于他如何看待投资世界运行的看法与准则,而且需要相当严谨的态度去执行这套准则。
它包括了各项资产和各个市场间的动态平衡,投资人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zz/1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