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秘面纱,我们一起来看看保险产品是如何定价的?贵or便宜,由什么决定的?
两大特点
保险产品有两大特点:或有性、长期性;
或有性;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保险合同是以不确定的事件作为赔付条件的;
比如重疾险,需要发生了重大疾病才能理赔;但重大疾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长期性;从开始交费到最后拿到理赔款的时间间隔期长;
比如终身寿险,持有时间比其它的大部分金融工具都长。
保险产品的定价就是围绕这两个特性展开的。
概率
定价中,首先是量化保险产品的‘或有性’;也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一般是用概率来量化;
在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这些‘不确定’让我们的世界纷繁复杂,缤纷多彩;但在这些不确定的中,又蕴含着一些确定性的东西,或者说是规律和秩序,这些规律就是概率;
比如,我要坐飞机出差,离飞机起飞还有2小时;这时,身边的同事说,这个时间点千万不要打车,坐地铁过去可能会更快;
这是一条生活的经验总结;这个总结是如何得出来的呢?可能同事试过很多次这个时间去机场,打车过去,经常会堵车,导致在路上需要花更长时间;所以他总结出了坐地铁会更快一些。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就是在对概率做定性分析。
如果某个事件或做法的可能性更高,这个事件或做法就会被我们总结成一条生活规律或生活经验,这就是概率。
大数定律
在保险产品的定价中,精算师(保险公司里量化和管理风险的专业人员)不是简单的做定性的分析,他要精准的去计算某个事件的概率;
比如30岁男性,被确诊为重大疾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某企业中,位30岁男性,企业每年组织员工体检,总会有一个会被确诊重大疾病。
这个概率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
大数定律;它是计算各种事件发生概率的基础。
有一句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我们刚认识一个人时,对他不是很了解,判断可能会有偏差的,但是认识的时间越长,我们对他的认识就越趋近于这个人的本来面貌。这就是大数定律的一个体现。
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件发生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
比如抛硬币,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概率是多少?肯定都知道是50%、50%;
理论上,连抛1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0%,也就有5次是正面朝上的;
但实际上不一定是5次;可能3次,可能4次,也可能7次;
为什么呢?因为实验的次数太少,就导致实验结果的波动性强,结果偏离了客观规律。
怎么避免这种偏差呢?就是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比如次、0次;如果这样的话,相信结果一定是真实的50%,或无限接近50%;
这个实验说明,要精准的计算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就需要足够多的样本;
比如:计算30岁男性确诊重大疾病的概率;
先收集万个30岁男性样本,观察和统计他们这一年确诊重大疾病的数量;如果是个,然后再用这去除以总的样本数万,就得出了概率为一千分之一。
总之,先找到足够多的样本,然后观测结果,再用结果除以总样本数,得到的比例就是概率。
短期保险产品的定价
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何给一个短期的保险产品定价:
如果有0人,投保一款1年期的重疾险,如果确诊了重疾险,保险公司要理赔1万元,我们来计算一下这款产品的保费;
假设:这群人确诊重大疾病的概率为千分之一;
确诊概率为千分之一0个人中10个会确诊确诊就会获得1万赔偿10人确诊,保险公司需要赔偿10万元10万元总赔款均摊,每人付出10元。
那么10元就是这款产品的风险保费;
所以:风险保费=保额*发生概率
但除了风险保费,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很多成本,比如产品营销成本、保单管理成本、核保理赔成本、各类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等,这部分作为附加费用计入保费中;
根据年的1月2日,监管颁发的,健康险的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也就是我们买保险产品,保费中有7层是花在风险保费上的,只有3层是花在附加保费上)
来自年的1月2日,监管颁发的
假如上面产品的附加费用是风险保费的30%。
总保费=风险保费+附加费用=10元+3元=13元
这便是一年期保险产品的全部定价过程。因为是一年期的,过程相对会简单很多。
真实场景中,最复杂的是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年轻人购买一年期的重疾险那么便宜,因为这一年的发生率低,所以价格会非常便宜;而年纪大的人购买保险就会贵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发生率高了,价格就贵了。
最后
其实各家保险公司在定价时,风险保费都差不多;保费相差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附加费用的不一样;
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的大量打广告,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大量招人,组建销售团队,这些都是附加费用,那么你愿意掏钱给这些公司打广告吗?
下篇文章,我们来讲长期保险产品的定价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zz/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