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公司是一家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于年在我国主板上市交易,戊公司有关材料如下:
(1)X是戊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年X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万元,付现成本为万元(其中变动成本为万元,固定成本为50万元),付现成本均属于X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成本,非付现成本仅包括折旧费30万元,假定对X利润中心进行业绩考核时不考虑利息,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2)Y是戊公司下设的一个投资中心,年该中心平均经营资产为万元,实现年息税前利润万元,投资报酬率为15%,年年初有一个投资额为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可获得息税前利润90万元,假设戊公司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10%。
(3)戊公司生产并销售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元,其他有关信息如表1所示。
(4)年12月31日戊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为10元,公司计划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股东王某发放股票股利前持有公司10万股。戊公司年年末股东权益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要求:
(1)计算X利润中心的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和部门边际贡献,并指出以上哪个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价X利润中心负责人的管理业绩。
(2)①计算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前的剩余收益;②计算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后的剩余收益;③判断Y投资中心是否应该接受该投资机会,并说明理由。
(3)如果运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①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②A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如果运用联合单位法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①联合单位盈亏平衡点销售量;②B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4)戊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后,计算①计算股东权益各项金额;②每股净资产;③股东王某的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
(1)X利润中心边际贡献=-=(万元)
备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
可控边际贡献=-50=(万元)
备注: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可控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30=(万元)
备注: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不可控成本
可控边际贡献可以更好地评价X利润中心负责人的管理业绩。
(2)Y投资中心:
①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前的剩余收益:
=-×10%=(万元)
②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后的剩余收益:
=(+90)-(+)×10%=90(万元)
备注:戊公司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10%,这是公司给经营管理者制定的一个最低收益指标,如果项目投资收益率低于这个必要收益率就没有必要投资了。但在经营管理者的良好运营下,项目的实际投资报酬率是会高于必要收益率的,这两者收益之间的差额才是项目组计提奖级的基数,只有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剩余收益,公司才可能给项目组发更多的奖金。
③由于接受投资后剩余收益下降,所以Y投资中心不应该接受投资机会。
综合边际贡献率=40%×37.5%+20%×37.5%+30%×25%=30%
①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0%=(元)
②A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7.5%=(元)
B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7.5%=(元)
C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5%=(元)
运用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A:B:C=00:0:=3:2:1
联合单价=30×3+45×2+60×1=(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8×3+36×2+42×1=(元)
①联合单位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件)
备注:联合单位法就视同一个大礼包算法,一个大礼包里包含三个A产品、两个B产品、一个C产品,先把大礼包数量算出来,然后把大礼包里的ABC拆出来单独算一遍。
A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3=(件)
B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件)
C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1=(件)
详见如下资料分析:
组合产品盈亏平衡点(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顺序法)(4)公司计划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公司的原股票数量是万股,则新增了万股,票面金额是1元,则股本就是股票的数量。
万股的市价=万股*10元/股=万
①股本=+=1(万元)
资本公积=+×(10-1)=1(万元)
盈余公积=(万元)(金额不变)
未分配利润=0-×10=(万元)
备注:发放股票股利就是把未分配利润的金额转到股本和资本公积科目,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详见如下资料:
股票分割和股票股利,股票回购与现金股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②每股净资产=0/1=3.64(元)
备注:计算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利的分母的股数不用时间加权,因为分子的净资产和股利金额都是时点数,而计算每股收益的分母的股数是需要进行时间加权的,因为分子是净利润,净利润是时期数据,分子分母要同步。
③王某持股数量=10+10×10%=11(万股)
王某持股比例=11/1×%=1%
备注:计算王某持股比例,分子和分母的股数均增加了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pxzflzy/1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