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产品设计相对于C端,更注重行业经验和业务逻辑。本文作者分享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B端产品设计全链路流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B端如何做产品设计?
B端产品设计相对于C端,更注重行业经验和业务逻辑,所以设计思路明显不同。本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的B端数字化产品设计全链路流程,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B端产品接收到的业务需求一般来自老板、业务方或者产品自己,如何更高效、更准确的将其转为IT人员能看懂的产品需求就是考验产品经理的设计功力了。
另外,在产品设计环节主要交付物有业务调研报告、产品地图、产品流程图、数据宽表、原型界面、产品需求文档,如何把这些更有机的链接在一起便是产品思维和产品方法论了。
一、调研报告
调研业务需求,一定要做的三步:
1.识别系统涉及的利益方
涉及的外部角色涉及的内部角色角色的职能职能的边界角色、职能的交互2.识别业务场景
梳理业务场景清单、业务处理流程,然后绘制出业务基本流程图。这也是方便进一步识别业务当前各个环节出现的潜在问题。
3.识别问题矛盾点
一定要识别业务当前遇到问题的痛点,产品要解决的什么问题?目前B端产品也是趋于稳定,当下企业更注重业务价值导向,而不是一味的技术导向。
最终,输出产品调研报告。
二、产品地图
基于上述业务调研报告,接下来就需要输出产品地图,即构思系统骨架。
产品地图,它是系统设计的一个整体性指导性文件,要想拥有一个完善完整的产品地图是急不得的。
那如何完善自己的产品地图?一般我的操作思路大致是:通过不断的梳理业务场景、业务流程、业务规则,按照低耦合、高复用原则,以及MVC的软件架构模式,逐步确认产品骨架。有了产品地图也就有了产品规划方向,便可以着手做原型设计了。所以可以看出我将产品地图作为产品设计的整个环节的主要链条以及切入点。
系统架构设计的重点原则要做到低耦合、高复用:
所谓低耦合:按照业务相关性设计多个系统应用,它们之间通过API进行交互。这样,单个应用的升级,对其他应用的影响就小很多,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敏捷性。比如,把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审批就可以独立为多个应用。所谓高复用:将各个模块通用的功能抽离出来,单独形成一个系统应用。这样,一方面确保了信息来源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简化了系统架构,避免了重复开发。通常产品地图包含以下层级,每层都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业务层:主要展示上游系统功能模块或者下达操作的指令。网关层:主要提供通用接口供上游调用,完成业务层和应用层交互,而无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awz.com/zflzz/9526.html